详情

壮族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花山岩画”为例

申报人:黄灵荣 申报日期:2024-05-28

基本情况

2024年批次
壮族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花山岩画”为例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教育学
教育学类
学生自主选题
一年期
在研究如何通过壮族传统文化中的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促进广西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效果。通过分析广西大学生对“花山岩画”及壮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探讨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创新的方法路径。这个项目具有创新性,项目特色突出,旨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曾参与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蔗地“黑”科技——甘蔗智能收割助农增收践行者项目获得广西赛区铜奖

1.2019年主持完成崇左市社科联课题:崇左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课题编号CZsk2019)。

2.2020年主持在研广西区教育厅科研课题: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0KY06004)。

3.2020年主持完成广西区统战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广西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20GXTZ017)。

4.2022年主持完成广西哲社课题:广西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1WT04

指导学生获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恒星级(一等奖)1项、“互联网+”区级奖项3项。

1.指导创新项目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2.从指导教师主持的课题经费中给予一定经费支持,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国家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黄灵荣 南宁分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21 材料整合分析及撰写
张龙妹 南宁分校 计算机工程与技术 2022 资料搜集及数据分析
凌春湘 南宁分校 计算机工程与技术 2022 调查研究及数据整合
王羽营 南宁分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21 资料搜集及数据分析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吕顺岷 南宁分校
苏欣 南宁分校

立项依据

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学习,深入调查分析当前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广西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壮族传统文化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为切入点,探索“花山岩画”融入广西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方法路径,创新共同体意识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不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效果,促进各族学生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从而不断筑牢各族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根基和信念之魂。

1.“花山岩画的起源、发展历史等相关情况研究

通过文献查询、资料搜集、实地探访调研花山岩画等方式,全面学习掌握花山岩画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等相关知识。例如,在花山岩画中描绘的原始图腾,包括蛙犬图腾、铜鼓图腾以及飞鸟崇拜、生殖崇拜、舟楫崇拜等,反映了壮族先民的宗教信仰、生产生活、交通迁徙、祭祀庆典等。壮族传统文化的稻作文化、大石铲文化、铜鼓文化、壮锦文化、歌圩文化等。团成员充分发挥所在学校属地资源优势,通研究中国和世界岩画史、世界岩画创作艺术、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中华多民族文化的形成、中华与中南半岛民族文化渊源等,真实掌握花山岩画的发展情况和认识其重要意义。这为花山岩画融入广西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2.民族地区大学生对花山岩画等壮族传统文化认知现状研究

民族地区——广西高校大学生为主要对象,采取调查问卷、访谈座谈等方式,了解广西高校各民族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的认知和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评价效果等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论证,掌握广西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3.壮族传统文化融入民族 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地方、学校、学生访谈座谈等方式,了解把握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影响因素,找准关键制约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为 花山岩画更好地融入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奠定基础。

4.“花山岩画融入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法路径研究

 花山岩画作为一种原始艺术,是壮族文化起源的见证,如何将其融入到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吸引更多学生喜欢它、接受它、宣传它、传承它,让各民族学生了解彼此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各民族学生五个认同,形成一套以花山岩画为例的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长效机制,并推广应用,这是本团队重点研究的内容。

花山岩画是我国壮族传统文化原始艺术,国外没有相关研究。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成果国外流派纷呈,都具有各国学派的特点,鉴于国情有较大差异,研究的背景、立场也不同,我们主要借鉴国内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成果。

国内关于花山岩画的研究极少,截止2024516日,通过知网进行文献资料查询,关于壮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具体到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有限。有关方面的研究如下:

1.关于壮族传统文化育人功能方面的研究

通过梳理研究文献发现,将壮族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育的研究较多,例如将其融入体育、舞蹈、音乐和设计等教育。陈瑞琪(2024)指出通过辨析中华优秀音乐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在实践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立足基本国情、拓展国际视野,使学生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郭雅君(2024)指出将传统文化融入自然教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策略,并提出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自然教育。

2.关于壮族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研究

在现有研究中,有学者阐述了以壮族为例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唐侠(2024)指出在壮族的传统文化中呈现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体育专业大学生教育,让他们深入了解壮族文化,提升文化认知并内化成自身价值体系,使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文化认知的感召下形成强烈的情感认同,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关于壮族传统文化花山岩画创新发展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壮族传统文化“花山岩画”创新发展有助于民族文化传播和活态传承保护,文化与生活的融合。于博雅2023)通过掐丝珐琅非遗技艺传承了民族文化,把花山岩画元素运用到掐丝珐琅产品创新中,有助于文化与生活相融合。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花山岩画和壮族传统文化进行了一些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但以花山岩画切入点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本项目以花山岩画,以民族地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就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现状开展实证研究,对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形式,增强民族团结育人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很好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

创新点:

1.研究视角创新

本项目以壮族传统文化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为研究视角,探索花山岩画如何融入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让传统民族文化真正地贴近学生、走进学生、融入学生,不断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2.研究内容创新

本项目将重点研究以花山岩画为例的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途径策略,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和当代学生特点,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出学生真心喜欢、乐于接受,育人效果突出、可供推广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合机制。

项目特色:

1.项目研究内容紧扣壮族传统文化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

文化认同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本项目以壮族传统文化花山岩画为研究视角,探索民族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2.项目研究对象紧扣民族地区大学生

本项目围绕民族地区大学生,以广西为例,结合广西区域情况和民族学生特点,针对性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丰富育人形式,增强育人实效,不断开创民族地区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新局面

1.重点

1)掌握民族地区大学生对花山岩画等壮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从历史文化、地方政策、民族政策、宗教信仰以及网络传播路径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以花山岩画为例的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广西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方法路径。

2.难点

关于壮族传统文化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通过网络媒介获取资料的准确性难以掌握,为保证本项目研究的严谨性和准确性,须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花山岩画相关资料进行查找遴选,并进行实地探访调研

   预期成果:

1.调研报告1份;

2.壮族传统文化花山岩画融入广西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新

方案1

3.研究论文1篇。

1.准备阶段:20245-6

1)查找并整理有关资料,确定研究课题,了解和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艺术作品。

2)与指导老师沟通,对研究整体思路进行构建,制定研究方案。

3)细化课题研究方案,通过实地观察左江花山岩画,收集权威资料,收集前期相关理论成果和数据,对前期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2.深入调查研究阶段:20246-10

1)与指导老师制定详细的调研方案,确定调研问卷和访问调查内容提纲开展调查。

2)分析调查结果,完成调查报告。

3.实证分析,实践效果评估阶段:202410-20252

1)整合资源通过实践总结、调整及改进。

2)通过对比分析、数据整理、等不断总结探讨完善研究材料。

4.结题阶段:20253-5

1)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形成研究报告,提请指导老师建议和修改。

2)整理材料完成最终报告的撰写,申请项目结题,推广实践。

1. 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

1.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与项目团队所在学校距较近,方便团队成员实地调研,对花山岩画的图像、符号和题材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其在传统壮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教育功能。

2.团队成员所在学校是第四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学校已建成桂南民俗博物馆,与扶绥县合作共建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站、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

3.指导老师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与研究能力。指导老师具有副教授职称,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民族统战方面研究工作。主持相关研究省部级课题2项、10余项地厅级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加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开发表论文10篇,具有较好的学术研究能力。

已具备的条件:

1.团队中有壮族学生,对壮族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同时有较好的调查研究能力、逻辑思维及数据处理能力。

2.团队成员曾参与创新创业相关比赛获奖,有一定的项目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较强。

3.团队成员所在学校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面成果突出,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

尚缺少的条件:

1.团队成员为学生,相对而言理论水平、理论知识比较薄弱。

2.“花山岩画”的相关网络资源有限,获取与本项目有关的第一手资料途径仍然较少。

解决方法:

1.多查阅相关书籍、文献提高理论水平及写作水平,经常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学习,不断提高研究能力。

2.通过关注各类专业论坛、社交媒体平台、学术网站等,寻找与“花山岩画”相关的讨论、研究或分享内容方式获取真实、准确的花山岩画资料。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6000.00 1500.00 4500.00
1. 业务费 4000.00 1000.00 30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0.00 0.00 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1000.00 调研中所需花费的车费、食宿费及材料费或场地费,专家咨询费用等。 500.00 500.00
(4)文献检索费 0.00 0.00 0.00
(5)论文出版费 3000.00 500.00 25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2000.00 购买相关的资料书籍及打印与调研有关的材料、问卷等费用。 500.00 150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