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画”是我国壮族传统文化的原始艺术,国外没有相关研究。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成果国外流派纷呈,都具有各国学派的特点,鉴于国情有较大差异,研究的背景、立场也不同,我们主要借鉴国内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成果。
国内关于“花山岩画”的研究极少,截止2024年5月16日,通过知网进行文献资料查询,关于壮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具体到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有限。有关方面的研究如下:
1.关于壮族传统文化育人功能方面的研究
通过梳理研究文献发现,将壮族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育的研究较多,例如将其融入体育、舞蹈、音乐和设计等教育。陈瑞琪(2024)指出通过辨析中华优秀音乐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在实践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立足基本国情、拓展国际视野,使学生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郭雅君(2024)指出将传统文化融入自然教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策略,并提出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自然教育。
2.关于壮族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研究
在现有研究中,有学者阐述了以壮族为例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唐侠(2024)指出在壮族的传统文化中呈现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体育专业大学生教育,让他们深入了解壮族文化,提升文化认知并内化成自身价值体系,使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文化认知的感召下形成强烈的情感认同,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关于壮族传统文化“花山岩画”创新发展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壮族传统文化“花山岩画”创新发展有助于民族文化传播和活态传承保护,文化与生活的融合。于博雅(2023)通过掐丝珐琅非遗技艺传承了民族文化,把花山岩画元素运用到掐丝珐琅产品创新中,有助于文化与生活相融合。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花山岩画”和壮族传统文化进行了一些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但以“花山岩画”为切入点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本项目以“花山岩画”为例,以民族地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就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现状开展实证研究,对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形式,增强民族团结育人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很好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