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数智π递”乡村振兴科技服务项目

申报人:陈婷婷 申报日期:2024-05-29

基本情况

2024年批次
“数智π递”乡村振兴科技服务项目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理学
统计学类
学生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选题
一年期
“数智π递”乡村振兴科技服务项目旨在充分发挥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市场调查与分析竞赛”等五大赛事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实用价值,将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专业优势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以桂林市周边乡村为起点,逐步辐射广西边疆县市,计划围绕技术培训、知识下乡、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运用数字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为乡村农业数字化、乡村智慧化、产业融合化、人才专业化、生态绿色化等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成员参加大创获区级立项。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著作撰写1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以第二作者发表论文2篇。主持思政类专项课题3项,获2021年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桂林理工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一等奖2次,三等奖1次。

可以依托学校、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经费和平台。

校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陈婷婷 数学与统计学院 应用统计学 2022 负责项目进程安排,提出项目主要思路,统筹修改策划书
李雨涵 数学与统计学院 应用统计学 2022 主要负责申报书的填写
阮海燕 数学与统计学院 应用统计学 2022 负责查找资料,提供有效资源
黎玉凤 地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2022 负责组织实践调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彭娇娇 数学与统计学院

立项依据

      “数智π递”乡村振兴科技服务项目旨在利用学院的专业优势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其中主要由数学与统计学院以五大赛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市场调查与分析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统计建模竞赛、泰迪杯数据挖掘竞赛)为平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本项目通过技术培训、知识下乡、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推动农业的数字化、乡村的智慧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选拔优秀学生团队参与实际的乡村振兴项目,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逐步扩大服务范围,从桂林市周边乡村到广西边疆县市,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政府机关部门提供技术培训课程,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支持基层治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通过以上目标的实现,项目不仅有助于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数智π递”乡村振兴科技服务项目以技术培训、知识下乡、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为核心,全面结合数学与统计专业优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过本计划开展的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提升乡村地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公共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振兴。同时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模式。
1.国内相关实例:
      在中国,许多高校和机构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通过科技和数据分析提供支持。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在陕西省开展了“光伏扶贫”项目,通过在贫困村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帮助村民增加收入。该项目利用太阳能资源发电,不仅为村庄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还将发电收入的一部分分配给贫困家庭,帮助他们实现脱贫。中山大学在广东省的山区开展了“教育扶贫”项目,建立了多所希望小学和乡村教学点。他们派遣大学生志愿者到这些学校支教,并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当地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中山大学还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2.国外相关实例:
      国外一些高校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社区服务,利用自身的学术和技术优势,为地方政府和社区提供支持。例如:许多美国高校有专门的社区服务项目,通过学生志愿服务帮助当地社区进行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等。这些项目通常结合学术研究和实践,为社区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一些欧洲国家通过地方发展计划,鼓励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利用数据分析和技术创新推动乡村和社区的发展。例如,英国的一些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技术改善地方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这些国外的实例表明,结合学术优势与地方需求,通过数据分析和科技创新,可以有效支持乡村振兴和地方发展。 
1.专业与国家战略的结合:本项目将以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优势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不仅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实践能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体现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赛事成果转化应用:通过五大赛事的成果转化,本项目选拔优秀学子,将他们在竞赛中获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于实际的乡村建设中,实现了学术竞赛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实战经验和创新能力。

3.多维度服务模式:项目围绕技术培训、知识下乡、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等多个方面开展服务,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振兴服务体系,满足了不同层面的乡村发展需求。

4.定制化数据分析服务:项目计划后期设立乡村振兴数据分析实验室,为乡村提供个性化的数据分析服务,这种定制化的服务模式能够更精准地满足乡村的具体需求,促进乡村经济的高效发展。

5.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通过泰迪杯数据挖掘竞赛等活动,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到基层治理中,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民意调查和社区活动分析,为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推动基层治理向现代化、数据化转型。

6.实践与理论的互动:项目注重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将有效的经验做法通过媒体报道、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的发表,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提升了项目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便于在其他乡村和高校推广,具有较高的复制性和推广价值。

7.理论与互联网的结合:项目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利用电子设备将有效的教学内容记录,并通过互联网上传到例如b站这类的学习平台,实现理论云记录,扩大理论知识的传播,便于更多的人了解种植方面相关知识,推动理论实操二次发展。

8.产品云推广:通过联系有直播带货经历,并且粉丝数目达到一定程度的主播为农产品进行云销售,保证农产品产有所销,并运用数据分析知识分析每种产品销量,在土地、人手等方面充足,农产品能售罄的情况下适当扩大生产。 
summernote-img







(1) 农业数字化水平提升问题:
项目将解决传统农业中数字化程度低、信息不对称、决策不精准的问题。通过运用数学、统计和数据分析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数字化转型。

(2) 乡村智慧化建设滞后问题:
针对乡村基础设施落后、智慧化水平不高的现状,项目将推动乡村智慧化建设,包括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治理等方面,提升乡村整体发展水平。

(3) 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
项目将通过选拔和培训优秀学生团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乡村振兴实践,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乡村振兴人才。

(4) 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问题:
针对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项目将通过技术培训和知识下乡活动,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乡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5) 基层治理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低问题:
项目将为政府机关部门提供技术培训课程,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支持基层治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优化基层治理流程,提高治理效率,推动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1.推进建设进程,分类指导(时间:2024年6月-2024年12月)
对照项目建设的标准,切实推进项目中“数字赋能”计划、“科技惠农”计划、“数学与统计知识普及”行动、“数学启航,未来探索”行动、公共数据服务行动、社区智慧治理计划的落实,以及记录规范化建设的台账,制定针对性改进办法,提高项目建设整体水平,定期总结差距和不足,对其加强提高措施。

2.进行工作总结,提升质量(时间:2024年12月-2025年2月)
基于项目进程,以政府、机关、企业、居民等服务对象对已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村民评价为主、志愿者学生评价为辅的前提下,对项目整体推进情况进行评估、总结,深入查找不足,探索解决方法,完善项目体系,形成特色做法,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

3.凝练有益做法,推广经验(时间:2025年2月-2024年3月)
凝练项目建设工作成果及特色,及时上报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升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实际效果,对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及时加以提炼,形成更具实际意义和可传播性的经验,在网络媒体和高校进行报道推广,并发表数理文化育人、助力乡村振兴相关方面调研报告和论文集,并基于凝练的成果积极参加相关赛事。

(1)项目积累:本项目依托学院相关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如“商智通”数据调查试验项目、“八爪鱼数据采集器”项目、“国泰安”经济金融数据库、“锐思”高频数据以及诚信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与智联友道公司及普开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了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2)竞赛获奖积累:多次参加市场调查与分析竞赛、挑战杯比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均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其中,《农业病虫害调研报告》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展示活动中荣获“卫星”级三等奖。

(3)实践经历积累:聚焦乡村振兴、支教、环保、进社区义务维修、敬老“金晖行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助残“阳光行动”、青少年健康成长“护航行动”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余年。同时,“桂工数理文化节”已举办14届,一站式社区学科答疑活动已举办40余场以及每年开展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等。 
(1)具备政策条件: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此背景下,“数智π递”乡村振兴科技服务项目的出现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帮助。

(2)具备团队优势条件:依托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学科队伍和学院的精品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广西首个统计学本科专业和统计学硕士点的培养单位,学院不仅拥有广西高校自治区级统计学教学团队和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资助创新团队,还汇聚了“统计大数据”广西特聘专家团队。学院已完成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专业涵盖应用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商务,资源与规划。能够提供基础的数据处理、图表制作、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供合理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实现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还能为当地产品提供销售渠道指导。

(3)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方法:缺乏实践资金,希望能在本次大创项目中得到学校的支持。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17500.00 展开实践调研 8100.00 9400.00
1. 业务费 17500.00 必要品消耗 8100.00 94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1000.00 产品损耗 800.00 200.00
(2)能源动力费 4000.00 路费 3000.00 1000.00
(3)会议、差旅费 6000.00 开展实践调研 4000.00 2000.00
(4)文献检索费 500.00 购买图书资料 300.00 200.00
(5)论文出版费 6000.00 论文版面费 0.00 60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0.00 0.00 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