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就业问题研究

申报人:韦玉琪 申报日期:2024-05-29

基本情况

2024年批次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就业问题研究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法学
民族学类
学生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选题
一年期
本项目基于新时代以来,我国人口步入增长惯性不断减弱直至消耗殆尽、负增长态势初现的新发展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这一时代背景,低龄老年人规模正逐渐扩大、且具有较大的人力资源潜力这一社会现状,以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调查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的就业现状,分析影响低龄老年人就业的显著因素,提出促进低龄老年人就业的政策建议。
1.广西旅游产业研究院2021年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已结题。
对本项目进行指导,提供项目相关思路指导及研究方法。
校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韦玉琪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 2022 实地调研及资料收集
唐盼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旅游管理 2023 调研前文献阅读及理论梳理
欧顺娜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 2023 分析和整理调研资料
许宏先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 2023 论文撰写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龙高云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立项依据

新时代以来,我国人口步入新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惯性不断减弱直至消耗殆尽,负增长态势初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2021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因此,本项目的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为了让民族地区的低龄老年人在一个更好的,支持性、包容性强且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社会环境中探索缓解就业问题以此来解决民族地区的低龄化老年人能够在尊重与尊严中享受晚年生活的同时能够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

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中对健康老龄化融入新的诠释,认为其涉及一个人的全生命周期,老年人的正式社会参与是健康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维度。老年人就业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有利于通过再就业形式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技能、经验、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全社会对老年人终身社会参与权利的认可和保护,这无疑将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老年人就业将使他们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创造物质财富,不仅缓解老龄化的诸多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老年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数,消除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失落感,保持身心健康,最终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1、调查了解我国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的就业现状。调查范围包括桂林、河池、北海等广西地区以及云南地区的低龄老年人。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和性别结构、所居住地区、从事的职业、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经济状况、就业动机、家庭支持、是否得到社会保障等方面。

2、分析民族地区影响低龄老年人就业的显著因素,进一步补充积极老龄化研究的不足,充实积极老龄化理论体系,为维护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合法权益提供理论依据。

3、提出促进我国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就业的政策建议,为合理有效的解决我国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的就业问题提供可参考的数据或资料。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明确本项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梳理我国新时代以来,国家及民族地区有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以及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等相关政策、制度及法律法规;梳理国内外学术界有关积极老龄化、低龄老年人就业问题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及理论依据。

2、对我国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下低龄老年人的就业现状调查。首先,根据国家及地方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梳理我国民族地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相关做法及成效,掌握低龄老年人的就业总体趋势。其次,选取广西南宁、广西桂林、广西河池、广西北海、以及云南等民族地区为研究范围,对低龄老年人就业现状进行数据采集和实地调研。在实地调研中,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了解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的基本情况、退休情况和社会支持三个部分内容。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居住地区情况、职业类型、工作技能等;退休情况主要包括被调查者是否退休、再就业意愿、不愿意就业的原因等;社会支持主要包括被调查者退休收入、医疗保险参保情况、政府补贴情况、就业政策提供情况、外部经济支持、子女联系频率、亲戚朋友聚会频率等。

3、为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影响因素,运用FineBiStata等软件对近几年民族地区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及民族地区人口就业数据等的问卷进行数据清理与整理,选取自变量和因变量,拟从个人的基本情况、退休情况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分析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就业影响因素,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4、提出促进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对策建议。本部分主要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针对我国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具体现状,提出促进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对策及建议,探索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充分发挥自身力量为社会贡献力量,实现“老有所用老有所为,为中国民族地区的低龄老年人就业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想法。

1.有关积极老龄化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关于积极老龄化内涵的研究

国内:积极老龄化视角强调社会对老年人追求幸福以及人生意义的支持。作为研究老年人再就业的重要理论来源,积极老龄化这一概念最早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1年《健康与老龄化》一文中着重阐释了保证老年人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最大效益是积极老龄化的指向核心(刘敏,方如康,2009):增强老年人的知识与竞争能力、提升与获得包括身心健康、家庭支撑、人际关系和谐以及对社会各方面所作出的贡献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意义(贺莎莎,孙建娥,2017)。

国外:积极老龄化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大社会包容度和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来改变老年人现状,整合国家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以及知名学者等多元主体的资源促进其共同参与,建立多层次共同管理的积极老龄化政策(Barbabella et al.2020)。积极老龄化理论的出现反映了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参与、老龄化和独立性之间的关系,让老年人作为福祉的创造者发挥主导作用(Elena et al.2018)。还有学者将积极老龄化与社会创业联系在一起,分析欧洲五国老年人作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参与者,为了解决欧洲当地社区的社会问题和维护其利益,主动催化老年人的积极潜力(Socci et al.2020

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学者对积极老龄化内涵的认知也存在不同见解。从个体积极老龄化视角看,个体积极老龄化是积极老龄化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个体积极老龄化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因此构成了积极老龄化的理论范式(刘玮,2021)。从系统集成视角下看,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要遵循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系统集成思路,构建新型养老保障模式(袁妙彧,方爱清,2018;鲁全,2021)。从数字技术视角看,数字技术提升积极老龄化的心理价值,主要体现在维持老年人必要的社会互动促进其心灵充实等方面(伍麟,杨旸,2021)。

2)关于积极老龄化的应用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为,激发老年人的劳动力潜力不仅可以增加老年人的收入、提升老年人的个人价值,而且还可以给社会带来新的活力,弥补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社会效益,减轻养老金的压力。HaunerD2007)在对OECD国家的财政支出进行分析时指出,老年人的再就业对减轻公共财政危机起到了作用。如果想要维持财政收支的稳定,那么就要积极地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同时,在财政方面也要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BrunowSHirteG2006)表示经济产出与年龄构成密切相关,相比于其他各个年龄段的老年人,50-65岁的老年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郑爱文(2019)认为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不断发展,养老负担也越来越重,促进低年龄、高智商的老年人的再就业,能够提高老年人的个人收入,为养老做好物质准备,同时也可以减轻家庭以及社会对养老的负担。卜祥娟(2017)指出,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退休基金未来可能会面临缺口,这将给政府的财务状况带来重大的压力。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对于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年人来说,鼓励他们在退休后重新就业是很有必要的。赵丽清(2016)指出,老年人再就业是解决养老问题的迫切需要,尽管现在人均受教育程度总体有所提高、受教育时间普遍延长,但是,退休年龄并没有太大的波动,这导致人均劳动时间变短,就业人数减少,从而引发劳动力供应的短缺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在我国正处于从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源密集型转变的时期,劳动力供给不足和劳动力成本过高,将会给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大力开发老龄劳动力,是解决老龄问题、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有关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关于低龄老年人就业的现状研究

国内:目前我国忽视了主动利用较为稳定的老年人力资源,存在对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结构不均、开发维度单一等特点,我国老年人就业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禀赋及其分化等(万海远等,2020;边恕,2021;杨菊华,史冬梅,2021)。低龄老年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推动我国老龄事业和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宇等,2005)。学术界关于低龄老年人就业的现状研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当下我国不同城市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例如选取年龄在60-69岁的西安市个案访谈、年龄在60-70岁上海市调查以及武陵山区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等(曹晓亮,2019;黄玖琴等,2019;雷晓康等,2020)。还有一些学者主要针对某一省份的低龄老年人就业进行研究,例如吉林省、河北省以及江西省等老年人再就业特征及其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陈园,2017;闫薇,2020;周研,2021)。另一种是对不同特征的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的研究。例如从老年劳动力的异质性角度分析低龄高智老年群体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高低龄高智老年群体的开发力度(郑爱文,2019)。从城乡角度比较老年人就业状况,注重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要缩小城乡老年人就业差异。积极开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老年人力资源,同时也要关注少部分容易再就业的高教育程度和大部分低教育程度的老年人力资源(刘越等,2014;田 书芹等,2017;郭江,2018)。

国外:国外有关老年人就业的研究起步较早,重视老年人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并为老年人就业提供社会保护成为趋势,也逐步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Kasarkina & Antipova2021)。在社会参与方面,有的学者主要研究韩国老年社会参与出现的问题,针对韩国老年社会参与现状提出了要完善退休保障政策的不足之处、弹性延长老年人退休年 龄与优化老年人工作环境等措施,让低龄老年人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提 高其劳动参与率(Lee2017)。在代际公平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日本一企业老年人就业对青年人就业产生的同伴效应,当学识渊博的老年人就业可能向青年人产出积极的同伴效应,而缺乏动力的老年人就业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同伴效应(Yuji & Hideo2020)。在制度方面,有学者(Takashi et al.2020)研究本国的政策制度对日本老年人就业是否存在抑制关系,研究表明公共退休金等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老年人就业,而可供养老金年龄的提高可以促进老年人工作的积极性。

2)关于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影响因素

许多学者主要集中从人口统计学特征、个人健康状况、子女情况、民族区域、经济资本情况、退休前工作状况、社会保障、社会网络关系等方面研究可能对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产生影响的因素。

从资本层面分析,资本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老年人具有的资本主要表现为人力、社会、物质、金融五个方面,他们依次影响老年人在身心健康、经济收入、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积极性(张若恬,张丹等,2018)。此外资本的开发有利于满足老年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使得其生产活动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得到提升(金光照,陶涛等,2020)。

从社会层面分析,社会保障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社会养老与公共服务保障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获得(朱文娟,2020)。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过高的开支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而相邻省份之间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会增强老年人的不公平感,进一步影响较低保障水平省份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项凯标,江克花等,2022)。此外法制宣传和法律落实的不到位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服务,而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社会中厌诉的传统也加剧了对老年人权益的损害(张连民,张益刚,2011)。社会网络关系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老年人再就业缺乏配套的就业设施,因此对于非网络原住民的再就业老年人,社会关系网络是他们再就业的有力武器,这表现在:亲人支持和和谐的邻里关系影响老年人的社交水平(吴凡,绳宇,2019)。老年人所拥有的以亲朋好友为代表的社会网络关系的数量和质量、接触到的就业类型的多少显著影响他们就业信息、就业成本的获取和降低(宋晓莹,曹洁,2021)。多样化的社会网络和以朋友为中心的交往可以避免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产生(甘珊,李峥,2021)。

研究对象创新及特色: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以往研究在地域范围上主要针对上海、北京天津等发达地区,而民族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社会文化、政策制度等方面不同于我国其他地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以往研究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主要针对老年人这个整体,并未对老年人进行区分类,尤其是老年人当中的低龄老年人较少受到专门关照。

研究方法创新及特色: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方法相结合。质性研究方面主要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调研法,通过参与观察、非机构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进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量性研究方面主要运用管理学的环境分析方法,理性决策方法,以及管理创新方法等,区别于以往研究单纯运用质性研究法或量性研究法的局限。

技术路线:以积极老龄化作为研究视角,提出拟研究的问题,即我国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的就业现状是怎样的?影响低龄老年人就业的显著因素包括哪些?针对我国民族地区的老龄化现状,有哪些可以促进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对策建议?在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文献进行整理的同时,利用民族学人类人学的实地调研法结合数据分析法进行研究国内外的低龄老人年的就业,并取其精华合理运用于我国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的就业问题中,根据 CGSS2017 数据计算我国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的就业率,从而介绍我国民族地区低龄老年就业现状.并用计量分析法和数理分析法分析影响低龄老年人就业的显著因素,采用 SPSS21. 0 软件进行相关性检验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所得出的数据,从而提出促进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对策建议,解决研究最前面提出的问题。

拟解决的问题:我国民族地区低龄老年人的就业现状是怎样的?影响低龄老年人就业的显著因素包括哪些?针对我国民族地区的老龄化现状,有哪些可以促进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对策建议?

预期成果:发表学术论文或撰写调研报告。

调研前文献阅读、理论梳理:20246-20247月(承担人:韦玉琪、欧顺娜、唐盼、许宏先)

实地调研、资料收集:20247-20249月(承担人:唐盼、欧顺娜、许宏先、韦玉琪)

分析和整理调研材料:20249-202412月(承担人:韦玉琪、唐盼、欧顺娜)

论文撰写:202412-20256月(承担人:许宏先、欧顺娜、韦玉琪、唐盼)

课题负责人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参与过桂林市中心广场调查分析、苏州杭州植物景观及城市建筑分析等课题调研,学习了旅游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课题组成员为旅游管理、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参加过旅游目的地管理线上调研、政治小组线上调研、红旅文化建设调研、劳动光荣调研等,学习了管理学、经济学、旅游规划与策划等课程,获得了第八届“两岸新锐设计·华灿奖”华南赛区团体三等奖、2023年国青杯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等。

已具备的条件:课题负责人及成员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旅游规划与策划专业基础,及课程调研经历。课题成员来自来自云南和广西地区,以及管理学、经济学学科背景,年级和专业分布合理,具有较为熟练外语能力,能较为熟练的阅读外文文献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方案。

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方法:在时间分配方面,由于课题成员均为大一、大二的学生,课程较为紧张,但课题成员会合理制定研究计划,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尤其是寒暑假到调研地点进行实地调研,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3000.00 1250.00 1750.00
1. 业务费 2400.00 950.00 145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200.00 100.00 10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1500.00 750.00 750.00
(4)文献检索费 200.00 100.00 100.00
(5)论文出版费 500.00 0.00 5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600.00 300.00 30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