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身临其境-构建湘江战役体验式红旅模式,打造桂北红色教育品牌

申报人:梁银 申报日期:2024-05-29

基本情况

2024年批次
身临其境-构建湘江战役体验式红旅模式,打造桂北红色教育品牌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教育学
教育学类
学生自主选题
一年期
项目将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重点围绕兴安湘江战役纪念馆、灌阳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深入研究典型战役、动人故事等,开发设计蕴含深刻红色教育意义的体验式活动,构建一系列可复制的体验式活动,改变单纯以参观学习为主的单一教育模式,致力为红色教育基地创新教育形式,提升教育实效,同时对广大中小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探索适合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模式。
曾参与“智汇红旅-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体验式教育活动开发”大创项目;
参与“桂林市常见禾本科中草药植硅体形态、组合研究”大创项目;
参与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土地国情调查大赛。

主持2021年辅导员专项研究课题《体育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GUT21FC22);
主持2022年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专项研究课题《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GUT2022CY39);
主持研究课题《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验式教学路径研究》(主持中)(GUT23FC02);
主持研究课题《数智时代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主持中)(GUT2024CY27);
参与研究课题《三全育人理念下广西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研究》(GUT23FB05);
参与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榜样引领机制的构建研究》(GUT23FC03);
参与研究课题《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内容、载体及机制研究》(GUT21FB04);
2024年在团中央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挂职期间承担《关于团中央千校团队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运行情况研究报告》专项研究工作。

指导教师负责学院体验式教育活动,撰写的体验式活动案例获广西区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案例三等奖,体验式活动目前已开展多期,参与学生人数2000余人;
指导教师将统筹推进项目研究,做好思想引领、项目研发等工作。

区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梁银 地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2022 统筹规划
林秋燕 地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2022 线上宣传
翁燕莹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 2022 整理活动数据
陆晓路 地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2022 素拓活动开发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王成瑞 地球科学学院

立项依据

1在大力发展红色教育和振兴乡村教育的双重时代背景下,为助力红色教育的更高效开展,国家极其重视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习总书记在有关于红色教育和爱国教育的讲话中,也一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开展爱国教育和红色教育。但红色教育基地的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导致红色教育的工作开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特别是在西南较为偏远的地区,红色教育的教育方式更为单一。

2)“体验式”教育是教育方式的一种,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个体经历创设相关的情景,让未成年人在各种体验中主宰自我,修正自己,在与人交往中,在日常行为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构建社会与时代所希望他们拥有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集体意识。红色教育基地体验式教育,是探索适合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模式。

3)在此形势下,本项目将填补红色教育基地在开展教育方式上的空白,通过深入研究典型战役、动人故事等,开发设计蕴含深刻红色教育意义的体验式活动,让参观者在情境中进行充分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等亲身实践活动去感悟红色文化,改善单纯以参观学习为主的教育模式,致力为红色教育基地创新教育形式,提升教育实效。同时体验式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有效理解红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均有重要意义。

如今,红色教育在国内越来越被重视,但红色教育基地大多是以参观学习的模式给中小学生讲述历史沿革,中小学生只是“接受式”学习,没有主动思考并切身体会到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与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公开嘱托要弘扬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项目将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重点围绕兴安湘江战役纪念馆、灌阳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为其提供蕴含深刻红色教育意义的体验式活动。

项目的可复制性是也是主要研究方向,目前,项目针对中小学生打造了蕴含深刻红色教育意义的体验式活动模式,构建一系列可复制的体验式活动,确保偏远地区有条件完全复制该模式,达到红色教育活动人人可复制,人人都受益的目的。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社会环境

当前红色教育侧重理论、教育形式单一、教育流程僵化、教育手段不丰富等问题,造成中小学生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导致红色教育实效不大。且各地区的教育资源、信息资源等都处于彼此割裂的局面,导致红色教育理念参差不齐。西南地区的偏远乡村对红色教育的理念更加缺乏。

体验式活动能更好的调动中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中小学生学习红色知识的兴趣,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国内外对体验式研究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本项目提供研究的理论支撑。

2.发展动态

1)项目价值

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新时代的今天,红色教育是中国红色文化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习总书记曾指出,革命精神教育应该从儿童入手,不仅要注重红色文化知识的注入,更要加强价值观念的培养,使红色基因的内核能够渗透到青少年的血液中,指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情感认知、品德修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大发展的征途中,需要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加入,青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小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既是塑造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发挥本土优势红色文化资源,探索适合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模式,从而引导中小学生从小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项目力求改变红色教育基地单一的以参观学习为主的教育模式,满足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蕴含深刻红色教育意义的体验式活动,利用优质的专业导师资源、高校的实践专业性和专业多样性、社区中学校和机构在生源上的便利性,为广西乃至全国参观湘江战役纪念馆、灌阳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的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体验式活动;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建立机制健全的公益组织,将红色教育、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针对大学生提供教育、设计、旅管、传媒等专业志愿实践岗位,解决大学生在理论规划和实践过程方面不够成熟的问题,帮助大学生了解、适应社会生活,担当起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在红色体验式教育活动中实现助人自助、与参观中小学生共同成长。

1.体验性。项目服务的主体是各个红色教育平台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在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与红色基地相关的体验式活动,能让中小学生更好地体会红色教育基地的教育与文化主题,感受文化氛围,能够为观众创造鲜明难忘的体验。项目在满足红色教育基地的教学需求的同时也能提高作为学习者的中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致,加深其对于红色教育的印象和理解,让其切身体会到;

2.多变性。运营模式有能够针对不同的红色教育基地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或针对其特性单独定制体验式活动,通过选择不同的活动模式,努力让活动内容更贴合红色教育基地的教育理念,使活动达到的效果;

3.互动性。在我们制定的活动中,互动性是一大特色,也是体验式教育与该红色教育基地相结合后所体现出的特点。体验式教育重视互动性,充分调动受众的主动性,让学习者与教育者积极互动,尊重并考虑参与者的感受与意见,让教育过程不是单向的传输,而是双向的交流;

4.启发性。在开展体验式教育时,我们将红色教育基地自身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可拓展到的领域向参与者进行传播,让红色教育基地成为中小学生自我学习的入门与起点。活动内容的选择、讲授内容的选取,乃至活动题目的策划,都可以唤起参与者进一步的求知欲,引发参与者对活动内容的热情。让中小学生不止参加一次普通的红色教育活动,而是以此活动为起点,进入广阔求索或专业学习的阶段,开启独立自主、终身学习的历程。

1.技术路线

1)对历史背景调查及分析。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方式,了解西南部偏僻地区科普教育现状及少儿科普需求,尤其是在实地走访过程中,通过掌握儿童、家长、老师等多方角度的需求,对后续的课程开发、教具设计提供参考,结合红色教育、广泛查阅国内外及当地相关历史文献,了解当地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红色长征历史,其中包括当地发生的重大历史战役。

2)建立团队。建立一支核心团队,以统筹参观活动的开展,协调整个团队。并通过聘请当地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或者该领域的资深专业老师来保障活动的可行性和信息的准确性,期间还将不断吸收新志愿者保持团队的活力与可持续性。同时对广大中小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探索适合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模式。

3)体验式游戏,教具的设计。在前期调研基础之上,设计符合中小学生心理成长的且具有科普教育意义的游戏,并依托于兴安湘江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建立教育平台,通过参观当地著名长征战役博物馆、采访当地老人以及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线上、线下互动的游戏身临其境去学习红色精神。

4)分享感想和心得。在参观完当地红色教育基地之后,为了提高团队成员对本次红色传承之旅的感触和体验感,团队成员间通过书面分享和制作PPT展示的方式加深对本次参观活动的印象以及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崇敬之情。

5)联合设置红色教育基地。依托现有的资源,通过与各个学校联合协作,在校内设置红色教育基地,联合当地红色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机构,保障红色传承活动的长期进行。

6)活动实践。在周末、假期及与各学校约定的时间,组织志愿者到灌阳进行一系列体验式科普活动和红色传承教育活动,为当地中小学生提供免费、优质的沉浸式体验,弥补在该领域上教育方式的空缺,志愿者团队也将在活动中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

2.拟解决的问题

如何有效地将乡村教育与红色教育更加紧密关联设计为符合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方式,创新的体验式游戏需要更多的调查与试验,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教育与教具的配合、不断提升乡村教育与红色教育相结合。

3.预期成果

1)志愿团队成员将完成数十次红色传承教育活动,受教育人数达1000人。

2)设计出完整、创新的教育模式、整套的教具和体验式游戏使科普教育、红色教育及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提升教育实效。

3)得到良好反馈后,通过不断的完善的项目体系最终推广至全广西乃至全国。

2024.5-2024.7

(1)系统收集西部偏僻地区及灌阳当地各种有关研究资料,综合对比研究。

(2)制作相应的振兴乡村教育和红色传承教育教学资源、体验式活动的实施方案。

2024.8-2024.10

(1)寻找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实现乡村教育与红色教育相结合的基地挂牌。

(2)对团队成员进行专业训练,对当地重大历史事件的充分了解,使之更加准确化、专业化。

(3)项目的全面开展,包括对灌阳当地群众的走访,兴安湘江战役纪念馆、灌阳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的参观及其周边学校的走访以及对“体验式”红色传承教育活动的宣传。

2024.11-2025.4

(1)对项目取得的成效进行汇总,分析所存在的问题。

(2)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反馈情况,完善数据。

(3)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发表于不同程度的杂志,并配合相关纪念馆对红色教育的传承工作,提高项目影响力。

(4)总结成果,结题准备。

1.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

1)目前项目团队成员已有50余人,并已成立了“ONE个锤子”体验式教育中心,工作室目前已经成功入驻桂林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并结合中国四个历史时期的时期特点开发了特色“红色文化体验式游戏”,并已举办了20余期体验式教育活动,受益学生可达2000余人。

2)项目在20225月注册了《桂林生昇生涯教育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其中,经营范围涵盖了体验式拓展活动及策划。

已具备条件:

项目团队背靠高校,整合了高校的师资力量、优秀学生、专业优势、教学模式和科研模式等资源建立教育品牌课程的完整体系,同时项目拥有桂林理工大学“ONE个锤子体验式教育中心”团队丰富的体验式活动教育经验、多样的体验式活动类型、优质的体验式教育导师、前期项目开展多次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的经历。

尚缺少的条件:

尚缺少知名度,可合作的红色教育平台较少。

解决方法:加大线上宣传,同时增加项目团队对红色教育基地的学习次数,并进行项目试点,增加项目团队的知名度。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8000.00 为实验做准备 4500.00 3500.00
1. 业务费 7000.00 为实验做准备 4000.00 30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0.00 0.00 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5000.00 外出采样、资料打印 3000.00 2000.00
(4)文献检索费 1000.00 资料查找购买及打印 500.00 500.00
(5)论文出版费 1000.00 资料查找购买及打印 500.00 5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1000.00 实验材料 500.00 50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