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涠涠道来”——基于涠洲岛地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申报人:韦开福 申报日期:2024-05-29

基本情况

2024年批次
涠涠道来”——基于涠洲岛地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理学
地质学类
学生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选题
一年期
本项目主要为了搭建一个平台,通过整合北海涠洲岛的地质资源,对每一个地质现象进行专业的介绍,帮助各大高校那些想了解涠洲岛、但苦于各种原因无法实地考察的同学,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在线上对涠洲岛进行学习;或者是想提前来学习但是由于没有专业性引导的同学,可以提前通过我们平台进行大概学习,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现象选择好自己的路线,提高学习效率。

参与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舞动的精灵——国家小行星光谱数据库的先行者项目

付伟: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花岗岩风化区离子相稀土元素多尺度空间变化规律及富集分异机制研究(项目编号:91962107),2020-2022,项目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云开地区钛铁矿与离子吸附型稀土共生成矿的成因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41462005), 2015-2018,项目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镍表生成矿的微观过程研究:以印尼kolonodale和中国元江红土镍矿床为例(项目编号:41102051),2012-2014,项目主持

4.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东南花岗岩风化区稀土和高岭土新生代大规模成矿的地质环境及成因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19JJA150083),2020-2022,项目主持

5.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表生成矿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14GXNSFAA118304),2014-2017,项目主持. (桂科基结字〔2019303号)

6.广西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北部湾周边红土型镍矿的控矿条件及成矿机理研究(桂科青:0991083),2009-2011,项目主持

7.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东南博白-岑溪凹陷带大规模金属成矿的背景与机理:流体地质证据(项目编号:2012GXNSFAA053187),2012-2015,项目主持

8.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部门预算前期工作经费项目:桂东北伟晶岩成岩及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研究(桂地矿综研[201820 号),2018-2019,项目主持

马强分:

1.2021-2023,桂北地区寒武纪早期老堡组放射虫动物群研究(项目编号:4200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结题

2.2021-2023,广西早寒武纪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地球生物学研究(项目编号:桂科AD20159027),广西科技计划项目,主持,结题

3.2020-2022,桂北中二叠统孤峰组放射虫及古生产力研究(项目编号:2020KY06016),广西教育厅计划项目,主持,结题

4.2023-2026,华南早寒武纪硅质岩中的放射虫起源及早期演化研究(项目编号:2023GXNSFBA026273),广西科技计划项目,主持,在研。

周密:

12024年主持桂林理工大学辅导员专项课题“理工科专业本科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根源与破解路径研究(GUT23FC21”;

22024年主持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专项研究课题“自我决定理论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人 才培养的路径研究(GUT2024CY05;

3、主持并完成桂林理工大学辅导员专项研究课题“地方高校创客教育中德育融合机制研究(GUT20FD17”(排名第一);

4、参与2023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就业育人理念下的研究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排名第六);

5、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民族村寨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机理与实证研究”(7196040176);(排名第九);

6、参与并结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16CMZ021)项目名称:南岭走廊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效果评估研究;(排名第七)

1. 提供项目指导与建议:

项目规划: 指导学生制定创新创业项目的详细规划,包括目标设定、市场分析、竞争策略等。

方法论: 提供专业的方法论支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和实践路径。

问题解决: 协助学生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实践经验。

2. 资源支持与引导:

人脉资源: 介绍学生与行业专家、企业家等人脉资源对接,为项目发展提供合作机会。

实验室设施: 提供实验室、工作室等创新创业基地的使用权限,支持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和研发。

资金渠道: 指导学生申请创业基金、创业竞赛奖金等资金支持,帮助项目顺利启动和运营。

3. 激励与鼓励:

奖励机制: 设立创新创业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项目,提高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度和质量。

荣誉认定: 对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团队进行荣誉认定,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更多学生的创业热情。

4. 教育培训:

课程设置: 设计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讲座与研讨: 组织创业导师讲座、创业案例分享等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创业素养。

5. 跟踪支持与评估:

项目跟踪: 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和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成果评估: 对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为学生提供改进和进步的建议,促进项目的持续发展。

校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韦开福 地球科学学院 勘查技术与工程 2022 剪辑、动画制作
胡峰珲 地球科学学院 地质工程 2022 小程序及软件的制作
覃菊贸 地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2023 3D建模、VR场景设计
邓苗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 2023 资料查找
封智铭 地球科学学院 地质工程 2022 拍摄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付伟 地球科学学院

立项依据

广西北海涠洲岛被誉为“北部湾之眼”“中国最美海岛之一”。该岛地理位置优越,北临北海市,东望雷州半岛,东南与斜阳岛毗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总面积24.74平方千米。岛上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造就了宜人宜居的地理环境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最具特色的是涠洲岛95%的面积被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覆盖,发育了丰富多彩的火山活动遗迹,2004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设立为“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依托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遗迹和独特的地质现象,桂林理工大学从1980年代中期起即在该地开始建设野外实习基地,主要服务于地质类专业大学生开展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根据《广西北海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3-2025)》,以及我校自2006年以来每年都会派地质类专业的学生约400人前往涠洲岛实习。

我们深知,野外实践教学是地学专业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这些野外的东西是十分重要的学习资源。但是在多年的实习经验中发现:受到环境交通等多方面限制,地质资源开发利用发掘程度较低,实习路线规划等方面存在缺陷,常常因为天气、人文,甚至之前的疫情原因,本校学生不能很好地、实地地在涠洲岛实习,常常会有部分地质现象甚至是所有的地质现象无法看到,这大大影响了这些因为特殊情况而失去实习机会的同学。不仅仅是本校同学,涠洲岛作为一个地质遗迹丰富和地质现象独特的实习海岛,其他学校的地质学生也希望能过来实习,但是因为以上问题,或是涠洲岛地理位置过于偏僻等等问题而无法实地考察,我们不想让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这些同学。

故而本项目主要为了搭建一个平台,通过整合北海涠洲岛的地质资源,对每一个地质现象,我们拍摄实地照片、针对地质现象制作更加直观的视频动画教学、制作VR全景或请专业老师对其进行讲授等方式,将以上这些整合,同时规划多条主题不一各有特色的实习路线,以上这些都整合进我们制作的小程序、软件或是公众号,用于服务我们这些大学生们——比如那些想了解涠洲岛、但苦于各种原因无法实地考察的同学,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在线上对涠洲岛进行学习同时有我们整合的资源,相当于一次线上实习;或者是想提前来学习但是由于没有专业性引导的同学,可以提前通过我们平台进行大概学习,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现象选择好自己的路线,再实地考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这些同学的实习效率。

 涠洲岛相关线上科普,对于本校实习、外校实习都有重要意义,服务于同学们的同时,在提高同学学习兴趣、课后复习等也起重要作用。

1.制作小程序或软件,构建出大致框架

2.查找文献资料,规划主题不一特色鲜明路线

3.针对每一个地质现象进行多角度拍摄,将典型特征照片用于文字讲解,整体部分制作VR全景,线上还原实地的地质现象

4.录制实地讲解视频,制作地质现象演变动画

5.整合入小程序或者软件。

1.国内高校研究现状:

青岛科技大学的青岛地质科普项目:该大学将青岛地区的地质资源和地质灾害预防作为科普重点。他们组织青岛地质考察、地质知识讲座和展览,向公众宣传青岛地区的海洋地质、地震地质等相关知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迎春地质科普项目:该大学围绕山东省迎春地区的煤炭资源开展地质科普活动。他们组织地质实地考察、矿区参观和地质资源利用讲座,向公众传播迎春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西南石油大学的四川盆地地质科普行动:该校根据四川盆地的地质特点,积极组织地质科普活动。他们开设四川盆地地质学的选修课程,组织地质露天考察和讲座,向公众介绍四川盆地的构造演化、油气资源等相关知识。

2.国外高校研究现状: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大峡谷地质科普项目:该大学紧邻大峡谷国家公园,开设了大峡谷地质学的课程,并组织地质考察和导览等活动,向公众介绍大峡谷地质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加拿大温哥华大学 - 不列颠哥伦比亚地质科普项目:该大学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该地区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和地质景观。他们组织地质考察、地质讲座和展览,向公众传播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的地质知识。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 大堡礁地质科普项目:该大学紧邻大堡礁,组织了大堡礁地质考察、海洋地质展览和相关讲座,向公众介绍大堡礁地质的形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有许多国内外高校都进行了实地科普。而对于涠洲岛而言,它是一个典型的火山岛,目前也有许多地质旅游团队和高校对涠洲岛进行了地质研究和科普。

 地质公园和博物馆是岛上对地质科普的主体。地质公园提供了许多岛上的地质遗迹和地质现象,公园内有专门地质讲解员对这些地质现象进行分析解说,让游客更加了解涠洲岛的地质历史和地质特征。博物馆内也展示了岛上许多地质样本,化石,地质图解等,并且结合声光电,电子沙盘,仿生,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现代高科技手段可以更加方便的对涠洲岛有所了解,游客可以更加直观可以感受自然风光和地质特色。还有地质导游团队,这些地质导游团队由专业的导游组成,为游客提供地质解说和讲解服务,让游客在游玩涠洲岛的同时可以学习地质知识。

2016年,广西科学院,北部湾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着手对涠洲岛进行海洋生物研究。北部湾特色海洋生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滨海湿地资源恢复与利用,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智慧海洋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支撑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且独具特色的科研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也出版了专门的“走进涠洲岛”地质科普视频,该视频长达5分钟,具体介绍了涠洲岛的特色风景区,典型地质现象和地质知识科普。

科普读物和地质科普网站,《风雅涠洲》是201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图书,本书为北海涠洲岛文化旅游之作,该书稿汇编了与涠洲岛相关的历史文化和地理风貌。地球科学网,中国地质图书馆等地质科普网站都有对北海涠洲岛的专业地质科普。

3.发展动态:

1多样化的科普形式:高校开展地质科普的形式日趋多样化,包括地质讲座、实地考察、展览、科普活动等。通过多样的形式,提供给公众丰富的地质知识和体验

2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在地质科普中开始广泛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和互动性展览馆,通过视觉、声音和触感等方式,为公众呈现地质景观和地质过程

3地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视:地质科普越来越强调地质资源和遗迹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高校注重向公众传达地质环境的重要性,提倡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地质资源,推动可持续地质发展

总的来说,国内外高校围绕特定地方开展地质科普的动态在不断演变和创新。他们通过多种形式、技术手段和合作方式,向公众传播地质知识,提高公众对地质学的认知和理解。在对涠洲岛的地质科普方面,各大高校和研究所也还在不断开发和完善。地质科普将继续发展,并为地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项目是建立在涠洲岛的地质资源上,项目最终成型将会形成一个完整的app,专门服务于大学生为目的,以大学生研学为目的。

1.技术创新:

项目采用的新方式将学习资源更直观的展现通过建立公众号、小程序、app的方式搭建一个稳定的集合平台,用于解决学习资源分散、资源缺失、权威性低的问题;通过实地拍摄高清视频、图片,解决学习视频、图片不清晰、地质现象模糊不清的问题;制作视频动画,将地质现象的形成可视化,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料,解决学习枯燥的问题;建立RV场景,利用虚拟场景将地质现象、地质场景更全面更直观的展现。结合权威资料、视频、动画、VR场景于一体的,专门服务于地质研学的学习平台是不完善的,与传统的纸质教学、分散的视频学习更具有优势。

2.社会价值:

完整的学习平台的搭建,将会为许多拥有地质类专业的高校提供一个完整、权威的学习平台,促进地质类专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地质类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地质专业的发展促进了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入,推动了地质学理论和技术的进步,为人类认识地球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些资源,避免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破坏。这将会对国家和社会起到相应的影响。

3.团队优势:

团队成员是来在地质类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地质学习基础,熟悉地质构造现象。

团队负责人韦开福,勘查技术与工程,曾获得互联网加区赛银奖,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具有拍摄视频、剪辑视频、制作动画、VR场景搭建的能力。

团队成员胡峰珲,地质工程专业,拥有公众号开发、小程序开发、程序开发的能力和经验,会使用无人机等摄影设备

团队成员封智铭,地质工程专业,会视频剪辑,获多个知识竞赛证书,较强学习能力,有较好沟通能力,听从团队管理。

团队成员覃菊贸,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拥有较好的交流沟通能力,文献阅读能力较好,会制作ppt等。

团队成员邓苗,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参加过比较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获得比较多的知识竞赛证书,有比较好的文本写作能力,沟通能力比较强,同时认真负责。

团队整体拥有良好的凝聚力,创新思维强,执行力到位,团队成员之间的能力相互补充,相互协调。

技术路线:

1.查阅文献,制定自己的拍摄计划,实地进行拍摄,收集后续素材

2.利用3D建模和VR技术:如谷歌地图、CAD建模号等。对涠洲岛的地质资源进行详细的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进行地质科普,可以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展示与模拟,提供直观而深入的地质知识

3.发布科普文章和博客:通过博客平台或自己的网站,撰写地质科普文章,介绍地质基础知识、地质事件或热门话题。同时,可以与其他科普作者合作,在其博客平台上发布地质相关内容,互相推广

4.开展在线直播或录制视频讲座: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直播功能,定期举办地质在线科普直播或录制视频讲座。在直播跟视频录制过程中,视频录制可以结合动画、实地拍摄和实验演示,提高受众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分享地质案例,展示地质实物等。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5.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如InfogramTableau等,将地质数据和知识转化为可视化图表和图形

6.创建自己的小程序或app,将以上资料全部收入进去,规划好其中的各项分部,即制成成品。

拟解决问题:

对于现存的拟解决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1.关于进行地质科普时,我们如何比较全面的介绍涠洲岛的地质事件,如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海蚀地貌、岩石峭壁等涉及十分专业的讲解知识,我们找来了与多次去涠洲岛进行地质实习相关方面的老师来对我们进行指导

2.我们对与步入虚拟现实只停留在基础知识,还不能熟练掌握和使用,所以目前我们在认真学习了解虚拟现实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领域。学习VR相关的术语和概念,了解VR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的使用方法

3.对于地质科普账号,如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APP微博、小红书账号等。刚开始我们在上面发表地质科普,可能热度比较低,受众面比较窄。所以我们决定在短视频平台对我们的公众号进行宣传,利用学院公众号帮我们宣传,同时我们小组成员可以印发传单进行宣传或者是发送学校表白墙等

4.目前我们在全国各地结识的地质科普者不多,还没有办法可以与其他科普作者合作,在其博客平台上发布地质相关内容,互相推广。后续我们将会在微博以及各大平台上寻找志同道合的地质科普小伙伴,积极沟通,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5.关于设备的资金支出问题,如我们拍摄的无人机和相机还有相关的VR软件可能需要会员等问题。对于无人机以及相机等专业设备,我们将采取租借等方式去减少支出,节约成本。后期去制定更好管理资金计划,控制开支,并确保谨慎使用资金。

预期成果:

1.提高公众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和认知:通过地质科普活动,更好地介绍涠洲岛地质公园、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等旅游资源,推动地质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科普活动,激发公众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培养未来的地质科学家和研究人才

2.用于服务我们这些大学生们,比如那些想了解涠洲岛相关地质现象、但苦于各种原因无法实地考察的同学,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在线上对涠洲岛进行学习同时有我们整合的资源,相当于一次线上实习

3.给想提前来学习但是由于没有专业性引导的同学,可以提前通过我们平台进行大概学习,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现象选择好自己的路线,再实地考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这些同学的实习效率。对于本校实习、外校实习都有重要意义,服务于同学们的同时,在提高同学学习兴趣、课后复习等也起重要作用

4.由于关于地质科普的公众号数量较少,涠洲岛地质科普的公众号可能具有独特的专业性。公众号可能提供更加深入和专业的地质知识,涵盖涠洲岛地质特点、地质历史、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对于对地质感兴趣或需要深入了解涠洲岛地质情况的读者来说,这些公众号的内容可能更加具有价值。

1个月,明确好选题与路线,进行相关的文献查阅,收集资料,进行项目申报

2-3个月,根据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旅游特色,进行初步的研学路线规划,学习VR、小程序制作和摄影等相关技术,准备好无人机、相机相关设备

4-5个月,进行实地调研,将初步规划研学路线投入到实践中,确定研学路线的可行性。利用无人机、相机拍摄具有涠洲岛特色的短视频,寻找VR体验的场景

6-7个月,将拍摄好的素材进行挑选、剪辑成短视频,进行宣传,制作动画视频和教学视频等

8-9个月,制作微信小程序和VR场景建设,并投入运行,确保程序能正常使用

10-11个月,对接高校,展现优势成果,寻找有相关需求的高校合作

12个月,根据成果,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判断该项目的可运行性。整理成果,撰写项目报告并进行项目汇报。

本项目有关的研究积累:

1我校自2006年以来每年都会派地质类专业的学生约400人前往涠洲岛实习,相关专业老师10多位,实习经验和相关知识丰富,相关实习路线早有规划,同时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内有相关记载研究

2项目成员有的熟练使用动画视频制作软件,有的有编写程序功底,有的熟练使用无人机、相机进行拍摄整理

已取得的成绩:项目负责人获得过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广集团杯”广西赛区选拔赛银奖

2.已具备的条件,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方法

已具备的条件:已掌握相关的考察思路和视频制作方法,请到专业老师

尚缺少的条件:软件制作掌握不完全,相关专业道具——无人机等暂时没有

解决方法:系统学习相关小程序、软件制作方法,并向本校有相关道具的部门进行租借。

已具备的条件:已掌握相关的考察思路和视频制作方法,请到专业老师

尚缺少的条件:软件制作掌握不完全,相关专业道具——无人机等暂时没有

解决方法:系统学习相关小程序、软件制作方法,并向本校有相关道具的部门进行租借。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8000.00 各项支出 3850.00 4150.00
1. 业务费 6000.00 各项支出 2750.00 325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500.00 电脑借用 0.00 500.00
(2)能源动力费 200.00 交通工具的使用 100.00 100.00
(3)会议、差旅费 3000.00 出行所需的交通、住宿、饮食等费用 2500.00 500.00
(4)文献检索费 300.00 文献查找 150.00 150.00
(5)论文出版费 2000.00 出版费 0.00 20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1800.00 仪器借用 1000.00 80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200.00 材料打印 100.00 10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