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由于在改革开放前各方面发展较为缓慢,在矿产资源开发与治理方面也会稍晚于国外,对矿井涌水资源和水质评价的研究起步也会较晚。在20世纪,郑世燕学者[1]是最早提出采煤涌水监测水质分析的,提到了水质分析的三种对比方法,通过水质分析法来监测采煤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为后续矿井涌水及水质评价研究奠定了基础。随后,杨宏光等学者[2]通过对矿井水的水质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矿井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为SS(悬浮物浓度)和COD(化学需氧量),不断证实了矿井涌水的水质中含有重金属离子等物质物质,从而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石晓昕[3]提到近年来,由于矿山开采后的遗留问题一直饱受诟病,国内外学者逐渐开始更多的关注采矿影响下的水质恶化、地下含水层破坏、水资源量的变化、水土污染等问题。同时,我国也高度重视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等工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出台了相关政策对矿山生态、水资源保护提出了要求,积极响应国家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徐文炘等学者[4]提到铅锌矿矿山的矿井涌水就是矿山开采和利用的废水,通过对矿井涌水的水质分析得到大部分呈酸性的结论;刘勇等学者[5]通过研究矿井涌水的主要类型及水质特征,根据矿井水水质可分为五种类型,同时也提到矿井水的产生机理和对环境的污染效应,开展对这一类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张宇[6]也提到评价矿井水质的方法有单因子和主成分分析法、地累积指数和内梅罗指数等方法。这些研究对矿井涌水造成的污染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为类似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可见,矿井涌水与水质评价和治理方面在国内具有重要意义。
(2)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国外的研究方面,因他们起步较早,在矿井涌水方面的研究也较为丰富。R Fernandez-Rubio等[7]学者对西班牙煤矿生产中产生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了归类和分类,Britton L等[8]学者研究发现采矿区重金属污染种类较多,如铅,锌,锑,铜,汞,
镉,砷,铁和锰,强调了绿色环保的重要性。T.S.Larsen[9]对铅锌尾矿重金属淋溶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这些学者更深入的探讨了矿井涌水与水质这个问题,为该领域的深入讨论提供了重要参考。
(3)评述
基于现在的环境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对矿山开采后的遗留问题展开了研究,上述著作和诸多论文在矿山影响下产生的涌水资源和水质评价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等都给予本文重要的启发。总体而言,国内学者的文献多以对矿井涌水中所含污染物质、离子运动、水质监测方法等分析为主。南岭成矿带是我过较早发现的矿井带,提供了较多的矿产资源,目前,对南岭成矿带的涌水资源与水质状况的研究较少,也一定程度的反应了当下的研究仍然存在缺口,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郑世燕.水质分析在水体下采煤涌水监测中的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85,(04): 48-50.
[2] 杨宏光.
矿井水水质特征及利用途径[J].煤矿环境保护, 1992, (04): 34-37.
[3] 石晓昕.汉中市五里坝硫铁矿区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 2022. DOI:10.26976/d.cnki.gchau.2022.001176.
[4] 徐文炘,李蘅,刘杰,等.若干铅锌矿矿井涌水水质初步研究[J].矿产与地质, 2015, 29 (01): 102-105.
[5] 刘勇,孙亚军,王猛.矿井水水质特征及排放污染[J].洁净煤技术,2007,(03): 83-86. DOI:10.13226/j.issn.1006-6772.2007.03.025.
[6] 张宇.库拜和哈密矿区水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容量预测[D].中国矿业大学,2023.DOI:10.27623/d.cnki.gzkyu.2023.002518.
[7] R Fernandez-Rubio. 1986. Water Problems in Spanish Coal Mi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 Water, 5(3): 13-28
[8] Britton L J, et al. 1989. Summary of U.S.Geological Survey and U.S.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
T S.Larsen. 2001. J.A Lead and zine in sediments and biota from Maannorilik, West Greenland: an assess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mining wastes on An Arctic fjord system[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14(2001): 27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