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工业化进程中,传统燃料(如煤炭和石油)是主要的能源形式[1]。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各国贸易联系日益紧密,海洋运输是各国之间贸易最为关键的运输方式[2]。据估计,从2019年至2024年,国际海运贸易将以年平均35%的速率增长,快于其他受法律法规限制的运输方式[3]。截止2020年底,中国拥有各类船舶12.68万余艘,包括1.03万余艘沿海运输船舶和1400余艘远洋运输船舶[4].海洋运输在全球货物运输中至关重要,因成本低廉、运输量大、 运费低、适应性强和速度快而备受青睐。目前, 中国的海洋运输占国际贸易总量的2/3,占进出口货运总量的90%[5]。中国沿海城市正在加快港口和其他水路基础设施建设。然而,船用柴油机使用的劣质燃料会产生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有害细颗粒物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对人类健康构成风险[6]。近年来,随着船舶数量和规模的增加,由船舶排放的温室气体大幅上升[7]。船舶产生的废弃物对水域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8]。
石膏法烟气脱硫主要是将廉价的石灰石研磨成粉, 加水制成脱硫吸收浆液, 经溶解、中和、氧化和结晶等一系列的反应后, 最终生成二水石膏[9],
目前在各国发 电厂得到了广泛应用。
旋转喷雾干燥烟气脱硫 (SDA)
最早由丹麦Niro公司开发,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液态原料生产固态粉末的化工、制药、食品等现代工业废气处理系统中。
海水脱硫法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一种较为成熟的脱硫技术, 最早是在1960年代由美国率先提出[10]。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天然海水的酸碱缓冲能力和强中和酸性气体的能力来有效脱除烟气中SO2。
1970年代中期,
SNCR技术首先在日本的燃气和燃油电厂中得到应用,
后逐步推广到欧美国家。到目前为止,
世界上燃煤电厂SNCR工艺的总装机容量大约在2GW以上[11]。
SCR技术是日本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
逐步在欧美国家得到了推广应用。截至2002年,
美国、日本和欧共体SCR的装机容量分别为100、23.1、55.0GW,其中德国和日本SCR装置占烟气脱硝装置的比例为95%和93%。
电子束氨法是在1970年代由日本荏原公司首先提出,
主要是采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 (800ke V~1Me V)
来辐照烟气,将烟气中的SO2、NOX氧化成高价态氧化物SO3、NOX,
进而转变成 (NH4) 2SO4、NH4NO3,
最终实现烟气脱硫脱硝的一种技术。
本研究拟采取光催化法处理游船尾气,本项目负责人和成员已成功申请一篇实用新型专利,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游船尾气监测与净化装置,属于游船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排气管道,排气管道上形成有两支路,两支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安装有第一电磁阀的支路上安装有净化装置,安装有第二电磁阀的支路上直接与烟囱连通;净化装置包括顺序设置在支路上的氧化催化器、光催化反应器和碱性吸收罐;中央处理器和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初检测组件和再检测组件;初检测组件和再检测组件分别设置于排气管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本装置设置有检测组件,对游船排放的尾气进行浓度监测,监测合格后直接排出,若监测不合格再通过净化装置进行处理;对游船排放的尾气进行实时监测并且能高效率处理尾气。
氧化催化器和光催化反应器内均填充有光催化剂,光强传感器置于光催化反应器内,实时感应光源的情况,保证光催化剂的活性。光催化法利用光催化剂,可将尾气中SO2和NOX等有害成分氧化或还原成无污染的物质。
参考文献
[1] 孔清,季向赞,陈一忱,等 船舶尾气后处理实用技术与发展趋势[J].中国航海,2015,38(1):113-116.
[2] WEI J J, YIN Z H, WANG
C M, et al. Impact of aluminium oxide nanoparticles as an additive in diesel-methanol blends on a modern DI diesel engine[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21, 185, 116372.
[3] UNCTAD. 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2019[R].2019.
[4] USHAKOV S.,STENERSEN D. Methane slip from gas fuelled ships:A comprehensive summary based on measurement data[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d Technology. 2019, 24:1308-1325.
[5] WERNBERG T, BENNRTT
S,BABCOCK R C, et al.Climate-driven regime shift of a temperate marine ecosystem[J] Science, 2016, 353:169-172.
[6] 樊志远,江文成.舶低碳技术未来发展重点方向[J].中国船检,2019,(7):70-73.
[7] 王立健,曹林,魏志威.船舶碳捕集技术应用前景与展望[J]中国船检,2020,(11):66-71.
[8] 喻文烯.等离子体脱硫脱硝及其用于船舶柴油机尾气处理的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3.
[9] 张彦锋,沈天临,任国柱,等.国内外主流烟气脱硫技术及发展趋势[J],辽宁城乡环境科学,
2004, 24 (5) :53-56.
[10]钟秦.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I业出版社,1999:102-105.
[11]朱江涛,王晓晖,田正斌.等.SNCR脱硝技术在大型煤粉炉中的应用探讨[J].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6, 22 (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