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

申报人:杨紫瑞 申报日期:2024-05-31

基本情况

2024年批次
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工学
土木类
学生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选题
一年期
为解决目前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简单套用规范、忽视气候适应设计、缺乏室内热环境和能耗模拟等问题,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本项目拟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目前桂林市区居住建筑节能现状、居民生活时态、热舒适适应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及实验实测,构建室内热舒适基准;二是从规划两个维度多个层面,通过建筑能耗和室内热环境模拟,探索湿热湿冷地区气候适应的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分析最优设计组合。

主要从事建筑被动式优化设计、室内热环境及能耗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湖北省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优化设计研究等项目及参与其他项目共10余项。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能够更好的引导团队成员进行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研究。

本项目指导教师巩新枝副教授在先进国家从事该项目的研究多年,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归国后一直从事此方向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丰富成果。且通过前期的资料搜集和调研工作,因此本项目已拥有较丰厚的成果和良好的前期准备工作。

校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杨紫瑞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2022 项目跟进和解决问题
李达荣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2023 问卷调查、实地调研
黎欢林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2023 资料收集整理
陆鹏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2022 能耗模拟分析
诸宬博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实验班) 2023 数据分析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李林军 土木工程学院

立项依据

为解决目前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简单套用规范、忽视气候适应设计、缺乏室内热环境和能耗模拟等问题,以达到在提高湿热湿冷地区居住建筑室内热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

本研究将通过对目前处于湿热湿冷地区的桂林市居住建筑环境、居民生活时态以及热舒适适应度等方面进行充分详尽的调研分析及实验实测,究明桂林市居住建筑节能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采用被动式设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构建桂林居住建筑室内热舒适基准。同时发挥建筑学专业优势:借鉴国内外相似气候条件下既能保证良好的室内热舒适环境又能节约能源的居住建筑被动式技术,从规划(通风、日照、景观等)和建筑(体形、空间、遮阳、保温隔热、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两个维度多个层面,通过建筑能耗和室内热环境模拟,探索湿热湿冷地区气候适应的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通过优化设计方法,分析该地区被动式技术的最优组合。

(1) 国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被动式住宅最早兴起于德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建筑能效水平,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被动房”建筑的研究机构,并制定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及政策法规,针对当地气候条件对建筑体形系数、窗墙比、外围护结构等均提出了严格具体的指标及技术要求。德国于2001年制定了《建筑节能保温及节能设备技术规范》,规定所有新建筑均要达到低能耗房屋的标准。美国于2005年颁布了《能源政策法案》,鼓励新建建筑采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多种清洁可再生能源。2007年英国出台了《可持续住宅规范》,从节地、节水、节材等角度为住宅建筑提供了多种技术策略。美国建筑师欧康纳著有《被动式节能建筑》一书,汇集了先进的被动式技术手段,为我们的项目提供了借鉴。

2)国内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巩新枝等人在2012年第12期《Building and Environment》上发表的《Optimization of passive design 《中国不同地区住宅楼的措施》论文选取我国5个热工气候分区共25个典型城市的居住建筑,对7种被动式技术进行模拟和优化,提出气候适应的最优组合。目前,国内被动式建筑项目已覆盖到11个省份,涉及住宅、办公楼、幼儿园、实验楼、学生宿舍等建筑类型。此外,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开始编制《中国被动房选材与采购指南》,从技术层面对我国被动房事业的发展起到导向和推动作用。然而湿热湿冷地区气候特殊,夏季高温湿热冬季低温阴冷,被动式设计条件复杂。同时因长期缺少对该地区室内外气候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适用于该气候条件特征的有效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还比较缺乏。因此,基于室内热舒适和建筑能耗对湿热湿冷地区居住建筑被动式策略尤其是优化设计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迫切意义。

针对我国地区室内外气候作用机制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体系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完善。而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建筑能耗急剧增加,节能尤其是被动式节能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创新点在于:

1)探索地区室内热舒适基准指标,建立该气候条件下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体系,进一步推动被动式设计在桂林市居住建筑中的推广和应用。

2)从规划(通风、日照、景观等)和建筑(体形、空间、遮阳、保温隔热、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两个维度多个层面,设计桂林市湿热湿冷气候适应的被动式住宅,在保证良好的室内热舒适度前提下实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标。

3)通过本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提高我们对社会发展的认知,为毕业之后能迅速就业提供较好的条件,符合我国大力推进的产业自主创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

拟解决的途径

本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技术路线将分为以下部分:调查阶段,研究分析阶段,实践训练阶段。

1)调查阶段,包括资料调研、实地测量走访和实验分析三部分。

资料调研,通过大量查找国内外湿热湿冷气候条件下被动式节能优化设计的相关文献及优秀实例进行整理归类。

实地测量走访,通过对桂林市居住建筑节能状况进行实测,以及对设计单位、开发商和住宅小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总结目前桂林市居住建筑的节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实验分析,通过对典型居住建筑及使用者进行室内热环境热舒适适应度实验,构建桂林居住建筑室内热舒适基准。

2)研究和分析阶段:主要是先针对上述调查实测和实验的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然后通过与导师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模型并运用相关软件模拟获取设计的重要数据,提出设计策略。

3)实践训练阶段:将上述方法、模型、数据用于实践设计并在实践中重新发现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出优化设计方案。

预期成果

随着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法律法规完善,此项目技术将有着良好的产业化潜力,经济效益巨大。具体成果如下:

1)项目提交包括全部研究过程及结果的研究报告;

2)形成完整的湿热湿冷地区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体系

3)完成被动式设计在湿热湿冷地区居住建筑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通过本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可以帮助我国中西部湿热湿冷地区在建筑方案设计前期的节能规划和设计,以及向设计施工部门提出改进和创新。探索通过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达到改善当地热舒适环境和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同时,提高我们对社会新产业需求的认知,为毕业之后能迅速就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本项目研究计划12个月完成:

1)1-4月:调查实测实验阶段的任务

1月:资料调研,同时对其进行归类整理;

2-4月:实地实测走访及实验,调查目前存在问题并进行整理,构建室内热舒适基准。

 

2)5-8月:研究和分析阶段的任务

5-6月:分析前期调查的结果数据,从规划和建筑两个维度对存在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模型;

7-8月:通过能耗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提出被动式设计策略。

 

3)9-12月:实践训练阶段的任务

9-10月: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模型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重新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创新,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及策略体系;

11-12月:对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完成结题报告。

该项目基于湿热湿冷地区特殊气候条件以及节能减排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规划和建筑两个维度多个层面探索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为今后湿热湿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该项目通过实测和实验构建居住建筑室内热舒适基准,对当地被动式建筑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6000.00 科研 3000.00 3000.00
1. 业务费 4000.00 做实验、查资料 2200.00 18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0.00 0.00 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3500.00 参观、调研的相关费用 2000.00 1500.00
(4)文献检索费 500.00 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资料购买、复印 200.00 300.00
(5)论文出版费 0.00 0.00 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2000.00 模型制作、数据记录分析 800.00 120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