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整合旅游资源书写商家村乡村振兴新篇章

申报人:农雨嫣 申报日期:2024-06-01

基本情况

2024年批次
整合旅游资源书写商家村乡村振兴新篇章 学生申报
创业训练项目
经济学
经济学类
学生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选题
一年期
商家村有着丰富的人文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本项目充分利用商家村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重新规划商家村目前有的旅游用地划分,通过进行旅游模式的创新来改变商家村旅游经济发展落后的状况,目的是建设广西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兴村富民,打造商家村旅游品牌。
校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农雨嫣 商学院 市场营销 2022 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
赖先妹 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23 负责撰写项目实施计划
吴锦珍 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23 负责项目的推广与宣传
银冰苧 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23 负责对各种花费进行监控
覃丹丹 商学院 工商管理 2022 负责分析市场前景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曾友薪 商学院

立项依据

1. 行业历史与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将乡村旅游纳入“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布局之中,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乡村旅游发展作出安排。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划、务实举措,推动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迈上快车道。
  2014 年 1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旅游局等 7 部门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2016 年 9 月,原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 改革委等 12 部门发布《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2018 年 11 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7 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2012 年至 2019 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次从近 8 亿跃升到 30 亿,年均增速超过20%。
  2020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发展造成重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长线旅游恢复较慢,而近郊游、乡村游愈发受到游客的青睐。当年 7 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统筹做好乡村旅游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市场复苏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动乡村旅游市场持续复苏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放松,目前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灌阳县处在具有旅游大城市美称的桂林市,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而我国经济发展亦在稳中向前,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人民会更倾向于精神享受发展;灌阳县具有一定底蕴的红色文化,这对新时代的人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2.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1)市场规模
  近年来,灌阳县为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带动生态旅游发展,让生态红利不断释放,通过多渠道搭建融资平台,筹措文化和旅游发展资金,保障项目落地,打造森 林康养基地,2018 年,桂林市六城区十一县共接待国内游客 1.06 亿人次,其中,过夜游客 4181.05 万人次,占国内游客总量的 39.29%;一日游游客 6459.56 万人次,占国内游客总量的 60.71%。入境过夜游客数量 274.7 万人次,增长 10.4%。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对桂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50%,提前两年完成 2012 年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规划的预期目标。桂林国内客源市场,以广东、湖南、浙江等。城市客源为主,分别占国内客源市场总量的 21.41%、3.36%和 7.63%;广西区内游 客市场,以南宁、柳州和梧州为主。灌阳县、商家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客源过往交通、区位便利。
  根据铁路、民航、客运等部门数据,2018 年,桂林火车站累计到达旅客 1673.2 万人次,桂林机场年旅客吞吐量 873.2 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桂林公路完成客运 量 6996 万人次。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随着自驾游日益火爆,短途旅游成为越来越 多游客休闲娱乐的首选,带动了桂林市一日游的发展,阳朔、龙胜为自驾游首选。 国内一日游游客消费前三依次为餐饮、游览、购物,分别占比 22.08%、 21.21%、 19.03%;国内过夜游客消费前三依次为购物、交通、餐饮,分别占比 17.62%、17.38%、 16.69%。一日游游客的游览、购物、餐饮消费分别高于过夜游客消费的 19.61%、 17.78%、17.28%;45-65 岁的游客占比 43.81%;男性游客占比 52.9%;游客职业分 布前五依次为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文教科技人员、服务销售人员、工人、离退 休人员,前三之和占比 44.13%;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游客占比近 60%;停留 3-4 天 的游客占比 40.57%。
  2018 年,大桂林星级住宿设施过夜人数 243.16 万人次,同比下降 12.33%, 占国内过夜游客总量的 5.82%;非星级住宿设施过夜人数 3605.86 万人次,同比增长 37.53%,占国内过夜游客总量的 86.24%;住亲友家人数 332.03 万人次,同比增长 6.93%, 占国内过夜游客总量的 7.94%。非星级住宿接待快速增长,高于星级住宿 17.23%,包含特色民宿在内的非星住宿设施受到广泛欢迎和追捧;国内过夜游客最 喜爱的住宿区域为象山区和阳朔县。
  (2)增长趋势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而乡村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一大热门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近期的发展中,乡村旅游注重文化内涵、生态环境保 护和科技应用,给游客带来更加丰富、舒适、安全、环保的旅游体验。目前,乡村旅游市场已存在一定的市场规模,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近期,乡村旅游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乡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交通方式多样化,这为乡村旅游 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条件。

3. 行业竞争对手
  目前,桂林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形式单一,文化内涵不足。乡村旅游不仅仅是集观光、娱乐、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产业,在桂林乡村旅游市场中,具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是颇具有竞争力的。桂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多数地区以乡村观光旅游或乡村度假山庄等形式开发乡村旅游,仅部分地 区如龙胜才会考虑到利用民俗文化来开展乡村旅游,但总体文化内涵还是不足的。
  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桂林某些地方除了在乡村旅游开发 规划上存在一定问题之外,在开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缺乏对生态环境的足够重视,一方面体现在急剧膨胀的游客流动带来各种污染,尤其是农家乐旅游,普遍存在污染排放无节制、无处理的情况,这些都会对水体、土壤、植被和大气造成破坏。另 一方面体现在乡村村民自身环保意识薄弱,门前屋舍“脏、乱、差”,甚至存在“各扫门前雪”的消极意识。
  桂林乡村旅游开发存在小、散、重、乱等现象,因此在管理上比较难以统一实 施。其乡村旅游立法体系也不太健全,大多数旅游管理机构处于不作为状态,许多乡村旅游经营活动得不到有效的管理,甚至还出现一些扰乱乡村旅游市场秩序的恶劣行径。首先,利益相关者间矛盾与冲突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机制去调和,如 2007 年发生的桂林蝴蝶谷景区因开发商与当地村民利益分配问题未得到解决而使景区经营被迫出现停滞状态的事例;其次,一些旅游地还出现制假贩假、强买强卖的现象,严重毁坏乡村旅游良好形象;再次,农民群众虽然具有兴办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但由于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和锻炼,导致餐饮、住宿、娱乐等功能服务质量的欠缺。
  灌阳县商家村若要发展旅游业,就需要看到竞争对手的缺点,并引以为戒。吸取其精华与自身优点融合,形成自己的特色。

4. 未来市场销售预测
  以红色、蓝色、绿色、古色、夜色等游线为基础的商家村红色生态旅游区建设,国内外社会、经济、文化、事件等影响因素都正常的年份情况下,项目未发生重大 变故的情况下,2019-2029 年十年内的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预测结果。2018 年,灌阳县共接待游客总人数 164.2 万人次,完成旅游综合总收入 17.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32%和 125%。
1.产品或模式的创新性
 本项目对灌阳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线路整合,设计了茶江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从平乐县沙子镇至恭城县城、莲花镇,到平乐县同安镇,是桂林八大旅游精品线路 的生态人居旅游线路的核心路段,从恭城县城至其北部的西岭乡、龙虎关镇、栗木镇,是恭城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的延长线区域,对接灌阳县洞井乡、观音阁乡,通过 黄关镇商家村,与灌阳县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烈士陵园景点等红色旅游线路连接,通过生态环境优良的 201 省道成为茶江、灌江生态乡村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本线路的设计能够让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共享客源市场,丰富旅游内容,从而提高本区域对游客的吸引力。加之,灌江生态湿地旅游带可进行共生整合。灌江生态湿地在现有瑶族千家峒景区、千家峒森林公园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月岭古民居、水车万亩梨花、小龙山生态家园、县城千家峒小镇、灌江小三峡、唐景崧故居、大井塘生态园、洞井生态园、 太子山森林公园等项目,而与其共生的项目还有种植园的采摘项目、水上游玩项目 (如:水上漂流、小舟游览等) ,进行共生整合可以在现有产业有效利用现有资源 的基础上,衍生新产业,从而使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此外,因灌阳县具有红色、蓝色、绿色、古色、夜色等特色旅游资源,为使灌 阳县旅游的主题和形象得到确定,便于打造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形成竞争 优势。团队进行研究后,对灌阳县旅游的主题进行了整合。将“湘江红色”和“茶江生态”进行整合,让游客能够在茶香中感受红色文化,能够在红色景点中回忆起我们的茶香。
2.竞争优势
 近期,国家相关政策向旅游业倾斜。一是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再是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支持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 游企业集团。并支持各地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 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灌阳县应当抓住这个机遇发展旅游业,在各项优惠政策的沐浴下,吸引投资方和游客,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加之,桂林市素来拥有“山水甲天下”的名声,长期以来受到众多游客的追捧,近期也是旅游的热门选择之一,而灌阳县地处桂林市区东北方向,沿途遍布众多旅游景点,桂林市的“旅游热”对于 灌阳县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1.建设规划
  商家村项目投资推进步骤和项目建设分期,按照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稳步推进,需要在县镇相关部门领导、村两委和合作社、服务社共同协调完成。
(1) 前期 (2024-2025) :基础设施建设期。预计投资 732.55 万元,完成红色旅游线项目和蓝色旅游线项目建设,确立红色旅游环境氛围和蓝色旅游魅力框架,两年内启动旅游服务接待并初见成效,激发村民参与信心和投资热情。
(2) 中期 (2025-2026) :主体工程建设期。预计投资 6589.0 万元,完成新安铺服务接待区、商家东老街田园区、商家西采摘体验区项目建设,全面形成服务接待能力,开拓客源市场,保证商铺、客栈、餐馆、采摘等项目全面启动。
(3) 后期 (2026-2027) :服务运营建设期。预计投资 858.0 万元,完成大倚 村溪林游憩区和老碑塘田园观光区项目建设,改善外围和内部转换区的旅游环境氛围,申报获得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和“红色旅游示范点”等称号,将商家 村推进桂林“茶江生态”与“湘江红色”旅游精品线的特色乡村旅游点。
(1) 负担较重的村改项目资金投入来源。项目涉及村改的项目投资量共 5803.0 万元,占投资总量 8178.55 万元的 70.95%,主要集中在各村屯整治 (包括管网) 项目,大倚和顺溪所设村改项目已作最大幅度缩减。建议通过申报国家、自治区古村落保护和市县红色生态乡村、乡村振兴计划等项目,获得资金支持。
(2) 鼓励村民集体合作投入蓝色线项目。灌江第一湾漂流、娱乐、服务项目 投资量 389.5 万元,占总投资量的 4.76%。这是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建议支持鼓 励村民集体合作社集资投入,实施公司化、规范化管理,保证安全。
(3) 争创四星级乡村旅游区项目获奖补。旅游服务接待区、乡村田园旅游路网和河岸沟渠路网项目 804.4 万元,占投资总量的 9.84%。前期投入可通过县级财政对乡村旅游扶持、农业科技、城乡村改和相关项目嵌套等途径获得资金支持,4-5 年建成后申报自治区4 星级旅游区获得奖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4) 县红色党建项目支持乡游文化建设。商家村红色生态旅游项目投入红色、 党建项目 152.65 万元,占总投资量的%,需申请红色、党建项目给予支持。另外,申报国家或自治区红色乡村建设项目资金 183.0 万元,给予主要项目建设。
(5) 自筹奖补鼓励村民增大经营投入量。村民生活质量提升,集体旅游收入提留,民居建筑自改投入和店铺出租改造投入,是完成村改和旅游项目发展的重要 途径,可避免政府财政困难;初期奖补投入,应集中在艺术家进村驻户指导项目设计建设方面,最大限度营造创收发展潜力氛围,吸引外来商户租赁投资。 
1. 合作计划
  (1) 灵活运用短视频平台,灌阳县可开启官方账号,对灌阳县的旅游风景进行拍摄宣传,让更多人能够有平台去了解灌阳县的旅游特色。与平台方进行合作,让其为自己的视频增加热度。
  (2) 与相关设计类院校进行合作,让校方派学生来到灌阳县实地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让学生融情于物,为灌阳县文旅纪念品提供创意,使灌阳县的文旅纪念品及具当地特色。
  (3) 大力引进餐饮、游览 (如:缆车) 、购物等相关产品,让旅客在游玩中能有更多选择,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让人来了还想来”,长此以往,推进乡村复兴。

2. 实施方案
  2024-2025:为基础设施建设期。该阶段重点完善基础设施。
  中期 (2025-2026) :主体工程建设期。此阶段为全面形成服务接待能力,开展工程建设,开拓客源市场,保证商铺、客栈、餐馆、采摘等项目全面启动。
  后期 (2026-2027) :服务运营建设期。积极争取申报获得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和“红色旅游示范点”等称号,将商家村推进桂林“茶江生态”与“湘江红色”旅游精品线的特色乡村旅游点。

3.机构设置
 summernote-img

4.人员管理
(1) 人员的角色管理。商家村项目在投资建设、事务协调、业务运营和服务管理等方面,实行定岗定员制度,不可随意扩大规模。相关项目的创意策划、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服务质量、安全性能和经济效益等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人员配置与角色管理,应由人力部汇报理事会协商讨论决定,并公开招聘吸收。
(2) 人员的技能培训。商家村旅游的项目工程管理、设施设备采供、服务接待经营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培训、持证上岗并外出参观学习,定期进行技能考核;
操作人员熟悉业务、运行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项目业务安全高效运行。旅游区内所有项目 (包括农林牧副渔项目) 操作都应符合红色、生态旅游质量标准。
(3) 人员个性化管理。个性化管理,是人性化、创造力管理的重要措施,同时是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前提。为避免长期单一枯燥工作造成的麻痹僵化和 自由散漫情绪蔓延,应注重员工的敬业精神、安全责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开展个性管理,激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精神饱满投入工作。

5. 销售策略
  通过互联网平台对灌阳县红色旅游进行宣传,以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将传统文化与手工艺品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纪念品,增加旅游业的附加值;开展线上销售平台,为文旅纪念品的销售拓宽渠道。 
1.风险预测
(1) 政策风险防范。近年来,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企业、商家、 个人都在大力支持、投入、参与各种类型的旅游产业项目创新发展,旅游休闲度假拉动内需的作用不断增强。但是,旅游业转型升级速度较快,高速、高铁、 自驾车交通便捷性大大改善,短途不过夜旅游活动量大为增长,周末两天一夜游人数激增, 可能影响长时段旅居休闲度假时长缩短;乡村振兴、小镇创新、城市街区等都朝着 “旅游+”、“+旅游”的方向迅猛发展,势必造成“处处旅游,事事旅游,时时旅游”等产品过剩、竞争雷同、低价抢客等现象。商家村需要避免始终在低端农家乐旅游范围内重复建设,不断提升品质内涵旅游,规避风险。
(2) 社会风险防范。社会风险,指的是因人文社会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变化 所带来的风险。本商家村项目紧邻周边多处梨花乡村、荷花乡村、柿子乡村、柑橘 乡村、菜花乡村等雷同发展问题,尤其要注意长期处于过于松散、缺乏组织和管理 缺位状态下乡村农民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问题 的综合治理,通过培训、环境、耳濡目染等方式让村民真正认同并真心传承红军长 征和桂北游击队大公无私、命运与共、同舟共济和继往开来的精神。
(3) 经济风险防范。旅游是有闲、有钱、有心、有情人群的现代都市人群的另类生活方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波动,都有可能对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不确定因素变动和经济效益风险。旅游从众,是造成旅游目的地消费常常出现“灯下黑” 现象。地处高山深谷中的商家村,应充分发挥高山深谷的特有优势发展旅游,营造一种令游客怦然心动的红色、乡风、乡情、乡愁生活情态和漂流、旅居、康养体验 生活状态,极力做好市场营销和客源组织,避免出现“旅游冷点”问题。
(4) 市场风险防范。很多红色旅游, 由于做得表面僵化和政治说教,很难吸 引游客的热情和关注,除了必要的党员、团员、少先队活动,平时很难获得游客的 青睐。这种现象必须在商家村驾驭得当,红色、蓝色、绿色、古色、夜色等多线融合,巧妙将红军长征和桂北游击队红色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是与新圩阻击战、觉山 铺阻击战、界首阻击战等红军长征红色旅游项目形成差异的重要途径,将红色融入 老百姓的村街家庭之中,融入河流、田园、山林和日常生活之中,贯穿乡村旅游的 食、宿、行、游、购、娱、商、养、闲、学、情、奇之中,将红色文化做得有情有趣、有血有肉、喜怒哀乐感人,是规避市场风险的最佳办法。
(5) 技术风险防范。技术风险主要出现在旅游投资和项目建设阶段,包括前期的活动策划、项目设计、营销宣传和服务接待,都应当具有前瞻性、独创性和垄 断性。随着旅游者审美力越来越强,对远方乡村、品位生活、康养美食、诗性栖居 和购物体验等要求越来越高。商家村不能再在“越土越有味”陈旧落套的思路上做 手脚,更要在景观建筑物、人居环境、油茶餐厨和精细客房生态人居技术上、文化艺术表现,做更加令人心动的精细技术处理,做到处处充满发现惊喜。
(6) 管理风险防范。管理风险,是指旅游项目参与各方的主要管理人员因为 技术素质、思想境界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欠缺,致使项目开发管理不善而带来利益 减弱或收益衰败的风险。景区经营管理者,尤其是战略行动决策者,必须聘请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参与顾问管理,帮助培训管理人员,提升管理层的管理能力、经验 偏好、应变能力、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等,而且能够准确地理解相关理论方法用于 指导、培训村民、村干和能人。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经营管理项目培训、外出参观学 习和问题研究讨论;要聘请设计师、艺术家进村驻户、逐家逐户进行设计、指导并参与具体项目的施工示范与质量监控。这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
(7) 环境风险防范。商家村的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用火不慎,引起森林、村庄火灾;二是因为野蛮施工,造成河岸山体坍塌滑坡,河流、水源、池塘、田园环境污染,尤其是农药、化肥、饲料、果蔬等污染;三是机械油料、建筑油漆等大量泄漏造成生态灾难;四是大型车辆、机械施工造成淤泥、 粉尘生态灾难等问题。需要事前对相关施工安全注意事项,作出预先评估判断,尽 早提示并要求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并监控,严格制定环境生态风险。

2.应对措施
(1) 建议乡村生态与旅游营管方面实施校企合作。项目区山洪地质复杂,生态环境特殊,避免发生地质和生态灾害,在项目工程建设投资管理方面,与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生态环境专家合作,争取在高校科研与景区建设获得合作双赢。
(2) 建议聘请建筑、景观设计师驻村入户辅助设计。鉴于项目投资经营方、村民旅游合作社不擅长或未能提前进入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活动阶段,建议邀约规划设计师进村驻户点对点设计、建设、装修、装饰、施工推进项目建设。
(3) 建议以商家村为基地向外拓展山地康养活动。乡村休闲旅居应当逐步成 为商家村最具魅力的亮点,由驻点向外推出徒步、探险、康养、科考、写生、摄影等活动,需要结合红军侦察兵和桂北游击队寻踪主题开展吕家山等营地建设。
(4) 建议采取创客众筹式营销推进模式经营管理。为减少大规模投资压力, 增强抗风险能力,获得居民、游客全面参与,建议优先策划投资获利效益明显的项目,向都市消费者阶层和创客人群推出众筹、参与、体验、预定策划项目。
(5) 建议实施生态绿色自然农林产品牌营销推广。出于投资能力不足考虑,商家村旅游项目规划设计较为保守,旅游观光、休闲消费水平估值较低。为提升获利空间,需要在购物消费上强化“有趣、好看、好玩、好吃、好带”等自然生态绿色农副土特产品的品牌包装和体验营销影响力,以便成倍提升消费潜力。
(6) 建议强化红色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参与培训。中国乡村农民长期处于无组织管理状态,社会结构松散,农民旅游经营服务意识和接待操作能力及其水平都严重不足,需要及早培育农民参与旅游投资经营的骨干力量,将内部培训与外部参观相结合,强化党组织垂范,能人带头,乡贤引领等作用,以研创促发展。
 
1. 旅游增长效益预测
  以红色、蓝色、绿色、古色、夜色等游线为基础的商家村红色生态旅游区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竞争、疫情、事件、灾害等诸 多因素的影响。2024-2029 年五年内的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预测结果,是以国内 外社会、经济、文化、事件等影响因素都正常的年份情况下,按照可确定的国力发展态势、桂林阳朔旅游、201 省道交通客流、商家村项目吸引力和服务接待容纳力等均保持正常,项目区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林禽鱼果蔬发展良好、服务接待 能力提升顺利、项目未发生重大变故的情况下进行的预测。2024-2029 年预计灌阳县接待游客总量可达 202 万人次,5 年间旅游综合收入达 9.009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36.05%和 185.19%。
2. 就业吸纳效益预测
  当前,商家村、大倚村、顺溪村青壮劳力基本以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收入,在家 务农人数只占少数,多数农田出租流转给外来承包户种植砂糖橘获得租赁和务工费用。红色生态旅游区建设,新安铺服务接待区、灌江第一湾漂流带、商家东老街田 园区、商家西采摘体验区、大倚村溪林游憩区、老碑塘田园观光区等 6 大项目区共 有建设项目 80 项,范围涉及项目管理、工程建设、餐饮经营、民宿客栈、村街商 铺、农业采摘、花卉生产、商品制作、交通运输、导游解说、市场营销、邮购快递、娱乐表演、特产销售等 272 个工作岗位,可以安排 671 人就业。
如果按灌阳县当地劳动力最低月工资 1400 元/人计算,旅游区年均适游期 10 个月,人均年收入 1.4 万元,671 人就业的年均总收入为 939.4 万元,5 年累计劳 动力就业总收入 4697.0 万元;如果按灌阳县当地劳动力月工资 1800 元/人计算, 年均适游期 10 个月,人均年收入 1.8 万元,671 人就业的年均总收入为 1207.8 万 元,5 年累积劳动力就业总收入 6039.0 万元。根据上文所预测的商家村旅游区五年旅游总体收入累计为 9.009 亿元。那么,去除上述旅游劳动力成本 6039.0 万元, 商家村 5 年旅游投资赢利为 8.405 亿元,可为当地政府财政创收 5042.89 万元。而 且,未包含果蔬、花卉、盆景等其他间接旅游收入的影响拉动效应。
3. 环境生态保护效益
  (1) 红色历史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效益。红军长征最重大的影响范围在湘江战役全过程所遗留的遗址遗迹和景区景点方面,而红军先遣队侦察兵的用于开拓进 取和敢为人先精神,在商家村得到彰显表达;桂北游击队所反映的桂林当地革命先 驱为解放战争用于牺牲的红色革命精神传统得到更进一步的传承发展。同时通过“全灌古道”和“商家老街”彰显了历朝历代商家村的传统文化精神。
  (2) 全面改善商家村灌江湿地环境生态保护。商家村项目强调“二十五里峡”、 “都庞岭康养”、“海洋山生态”和“商家村田园”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保护灌江第一湾的河道生态景观和田园生态景观,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蓝色、绿色、古色、夜色与红色景观的完美和谐共生效果。
  (3) 全面绿化美化河岸田园乡村等人居环境。传承商家村鹅卵石民居建筑和 河坝、水源、沟渠、溪林的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智慧,尽可能采用当地传统建筑材料 和建造样式,修整码头、民宿、路面、小道、园圃等人居环境设施;营造使君子、 鞭炮花、禾雀花等特色爬蔓花卉植物和特有的竹林幽径、溪林小径景观。
  (4) 有效利用大山河谷森林生态发展林下经济。为凸显商家村高山河谷湿地 之美,巧妙利用当地传统生态环境知识智慧,在杉木林、野竹林、原始林等养殖蜜 蜂、竹鼠、土鸡、香猪,培植木耳、竹笋、香菇等深山旷野林下经济产品,培植花卉、盆景、根木等花卉景观植物,制作生态手工传统竹木精致旅游商品。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9000.00 业务费、仪器设备购置费、材料费 4500.00 4500.00
1. 业务费 4800.00 业务消费 2400.00 2400.00
(1)能源动力费 500.00 实地调研交通费 250.00 250.00
(2)会议费 200.00 会议材料、场地 100.00 100.00
(3)差旅费 3000.00 调研的住宿费 1500.00 1500.00
(4)文献检索费 1000.00 文献检索 500.00 500.00
(5)论文出版费 100.00 论文出版 50.00 5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2700.00 购置设备 1350.00 1350.00
3. 材料费 1500.00 购买研究材料 750.00 75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