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七色光:大学生志愿者关爱残障特需儿童志愿服务

申报人:俞莹 申报日期:2024-06-10

基本情况

2024年批次
七色光:大学生志愿者关爱残障特需儿童志愿服务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法学
法学类
学生自主选题
一年期
受到自身条件的约束和外界环境的制约,残障特需儿童青少年往往在社交方面存在更明显的障碍。为了提高残障特需儿童青少年的语言能力和社交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本项目以残健融合为理念,依托桂林市家长组织、康复机构等的特殊残障儿童资源共同联合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通过“陪行、陪游、陪学”等个性化陪伴支持的形式,帮助孤独症等特殊儿童成长,促进其社会融合。并且给残障特需儿童青少年儿童家庭残障家庭带来关爱与支持,增进理解,与此同时,增强志愿者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人成长,传递爱与温暖,共筑和谐社会。

在2021年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校级选拔

2023年参加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并校级推选

连续参加大学广告艺术大赛

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参与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广西高校科研项目2项 
在研究设计、资料收集分析、研究报告撰写方面给予指导。
区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俞莹 公共管理学院 传播学 2021 主要负责人
张荩丹 公共管理学院 社会工作 2023 协调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岳雪莲 公共管理学院

立项依据

因为受到自身障碍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双重制约,心智障碍儿童青少年往往缺少朋友玩伴,社会孤立、支持不足。而七彩假期活动的初衷是为留守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提供更多的关爱与帮助,通过志愿服务,让这些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为了促进心智障碍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交融,本项目将结合七彩假期活动,通过七彩假期活动的实践研究,为特殊儿童提供一个平安、健康、快乐并富有收获和意义的假期,同时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并推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发展以及探索有效的关爱模式。
1.居民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现状
(1)对孤独症的一般知识了解(孤独症核心症状的识别,对罕见程度、智商水平的了解)
(2)对孤独症儿童症状的认知深度(症状表现程度、孤独症的严重程度的了解)
(3)对孤独症给儿童带来影响的认知(孤独症给儿童所带来的影响、孤独症儿童对家庭的影响程度)

2.居民对孤独症儿童的态度
(1)居民对孤独症儿童的评价(是否存在歧视、刻板印象)
(2)居民对孤独症儿童的情感成分(是否存在消极态度,拒绝接纳孤独症儿童)
(3)行为意向成分:市民对于孤独症儿童群体的现状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对关爱孤独症儿童行动的未来发展的看法。

3.让更多居民了解、关注和帮助孤独症儿童的策略
(1)链接教育资源,进行教育宣传活动。
(2)充分挖掘志愿者,开展“助残帮扶”活动。
(3)联系孤独症儿童家长,利用专业知识和现有资源为孤独症家庭提供定制
化服务。
国外研究: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广泛性的发展障碍,也是一种终身神经疾病,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数据(2018)显示约每59名儿童中就有一名患有孤独症,影响约1%的人口。其特征是社交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以及语言障碍。ASD儿童在许多方面都有较差的表现,包括学业成绩、身体健康和参与度等[1]。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英国在孤独症教育安置方面累积了许多经验。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奥利维(Oliver)提出的社会残障模式认为障碍不仅是人身体组织的一部分,还是由制度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2]。该理论思潮推动了英国孤独症“我存在”(I Exist)活动,尽管英国在推动孤独症学生融合教育方面有一系列帮扶政策与措施,但在教育安置的实践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3]。美国Kanner L认为孤独症孩子有着某些共同特征:严重缺乏与他人情感接触;在自我选择方面(self-chosen)显示强烈的统一性;往往有奇异的复杂的重复常规表现;不会说话或者言语显著异常;在操作物品方面达到痴迷的程度并且非常灵巧;各项视觉-空间技能水平很高等。通过发现在孤独症问题上的认知了解,总结经验,我们可以从孤独症儿童的家庭、学校、专业人员协作与转衔期教育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构建孤独症教育安置政策,推进助孤独症儿童的发展。

国内研究:
根据2001年残疾人普查,儿童孤独症是中国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一半以上被诊断为精神障碍的儿童(主要是孤独症儿童)没有得到任何治疗或康复。我国孤独症在所有儿童精神疾病中占很大比例,并且病情较为严重,目前仍无法彻底治愈并会造成终身的后果。而我国孤独症仍然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认识,直到2006年才被列入精神疾病的范畴,成为第六种精神疾病[4]。在张利霞等学者对内蒙古包头市区相关人群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仅23.7%的调查对象能够正确辨别ASD的疾病性质为发育障碍。不同人群对ASD疾病性质的了解情况:34.8%的儿童教育工作者能够正确辨别ASD的疾病性质,27.6%的社区医务工作者能够正确辨别ASD的疾病性质,14.8%的儿童亲属能够正确辨别ASD的疾病性质,3组人群能够正确辨别ASD疾病性质为发育障碍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还有71.7%的调查对象认为ASD的疾病性质为心理疾病,但3组人群认为ASD疾病性质为心理疾病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学者王佳[6]的研究也表明,目前我国大部分人群对ASD的认知水平普遍偏低,对该病的识别能力较差,在发现儿童早期社会交往障碍时也不会意识到这是ASD的表现,以至于ASD儿童延迟就诊和误诊的现象广泛存在,导致患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在教育方面,我国资源教室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中西部发展不均衡,资源教室设立功能不明确,也没有真正地提供有效资源支持。总体来说,国内学校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支持力度不足,关注程度和资源支持均需提高[7]  
创新点:
当前学界大多是从孤独症本身的症状入手,研究其病理学特征及如何康复。而在社会学及统计学领域,许多学者对孤独症家庭的需求,及围绕孤独症患者周围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行研究,但是当前面向社会大环境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对孤独症的认识与态度的文章较少。因此本项目旨在调查欠发达地区居民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及态度情况,并且在调查结果对孤独症认知较弱的地区进行孤独症知识宣讲科普活动,让居民进一步了解孤独症、理解孤独症儿童。除此之外,本项目也拟在对欠发达地区的孤独症家庭提供家庭定制化服务,链接资源解决其问题。

项目特色:
通过查阅文献和研读孤独症相关资料,我们发现由于孤独症是一种谱系障碍,所以会有孤独症患者之间出现比较大的差异的情况,而不同孤独症患者由于本身症状及家庭、地域文化不同的原因,需求也会不同。根据这个特点,个别化、多元化的服务更适合孤独症家庭。本项目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居民们的认知及态度调查,可以了解哪些地区及群体对孤独症了解较少,从而进一步进行知识普及工作,扩大大众对孤独症的认知方面,使居民认识、接受、关爱孤独症患者。与此同时,本项目对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定制化、专业化服务,链接相应资源,帮助解决他们在精神、物质、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互相成长、挖掘生命潜能。
技术路线:
1.文献研究,一是通过知网、读秀知识库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期刊文献,了解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表达、认知能力、社会交往、目前的治疗方法及居民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现状、态度等研究状况。二是通过百度百科知识库查询相关国家政策。
2.访问法,到实地进行访谈。访谈的对象主要是欠发达地区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成员、康复与训练机构的服务人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及其他社区居民。
3.观察法,到实地进行观察。通过观察了解欠发达地区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与训练机构及特殊教育学校的环境状况、设备设施情况。
4.问卷调查法,问卷的调查对象为欠发达地区居民。内容大致为:欠发达地区居民对孤独症儿童心理与行为的认知情况,对孤独症儿童关注的态度。
拟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欠发达地区居民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提高欠发达地区人员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度,获得教育资源。
预期成果:完成一篇调查报告。

项目研究进度安排
1.2024年4月3日-4月30日 组建团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主题,申报项目。
2.2024年5月1日-6月8日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整理分析数据,撰写文献综述。
3.2024年6月9日-7月7日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4.2024年7月8日-9月30日 进行实地调查,发放问卷和进行访谈。
5.2024年10月1日-12月31日 统计并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初步完成调查报告。
6.2025年1月1日-3月1日 根据指导老师的建议不断修改,完善调查报告。

已有基础
1.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
已经收集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学者和民众对孤独症儿童认知和了解相关的资料,收集了期刊网相关论文撰写了相关研究情况。
2.已具备的条件,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方法
(1)对大众关于孤独症儿童态度和认知情况有部分了解,但是缺乏对于欠发达地区居民对于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和态度的了解。解决办法:进入到欠发达地区中去,对欠发达地区的居民进行实地访谈和调查,和当地工作人员建立联系等。
(2)学者在对孤独症儿童认知和对待孤独症儿童态度有部分研究,但关于一些态度方面的资料研究还不足。解决办法:到实地走访调查,对当地的居民进行个人调查。
1.前期准备阶段:完成志愿者招募、选拔和培训工作;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预算计划;联系相关资源单位争取支持。
2.项目实施阶段:按照活动计划定期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并调整活动方案。
3.总结评估阶段: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分析项目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收集志愿者和特殊儿童的反馈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专项研究课题结题

已具备条件:“七色光”特殊儿童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组织于2020年成立,成员为青年学生,综合素质较好,来源稳定,具备统一培训和组织大型活动的条件,能提供高质量的特色志愿服务,累计达400人。组织有较完备的部门系统和工作人员,同时在几年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先后与桂林市桂林培智学校,叠彩区心悦特殊儿童培训中心、阳光家园、好善会慈善组织、小青松儿童成长促进中心等机构取得联系,并且和桂林培智学校取得了合作意向,开展50余场具有组织特色的活动,例如暖心到家入户陪伴服务、森林疗愈户外活动、集体长卷画等活动,参与人数达到500多人,在桂林当地同类型组织中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尚缺失的条件:
缺少稳定的负责人员

解决办法:做好换届对接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4200.00 2150.00 2050.00
1. 业务费 3300.00 1700.00 16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500.00 人员调查 300.00 200.00
(2)能源动力费 1000.00 人员交通费 500.00 500.00
(3)会议、差旅费 1000.00 租借场地 500.00 500.00
(4)文献检索费 500.00 文献搜索 250.00 250.00
(5)论文出版费 300.00 出版 150.00 15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300.00 仪器购买 150.00 15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300.00 实验设备 150.00 150.00
4. 材料费 300.00 150.00 15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