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基于AIGC的OTA产品用户使用体验研究与产品优化设计

申报人:冯泳泷 申报日期:2024-12-31

基本情况

2025年批次
基于AIGC的OTA产品用户使用体验研究与产品优化设计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管理学
旅游管理类
学生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选题
一年期
本项目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在线旅游代理(OTA)平台中的应用与优化,围绕用户体验调研、技术评估、行为分析与优化设计四个核心环节展开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梳理AIGC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智能推荐、内容生成、智能客服等功能中的应用现状,结合市场调研明确用户需求。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用户在功能性、交互性、个性化及信任感等维度的体验感受,揭示影响用户行为与接受度的关键因素。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技术评估,探讨AIGC在文本生成、语音交互等方面的优势与局限。最终提出OTA平台优化设计方案,包括内容生成精确性提升、交互体验优化及多模态融合应用,助力平台提升用户满意度和竞争力,为AIGC技术在旅游行业的深度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广西自科基金项目《高动态水下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关键技术研究》,主持,结题;

2、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发基地--广西旅游产业研究院开放基金重点项目《基于UWB技术的地址博物        馆智能导览系统商业模式探索研究》,主持 结题;

3、文化和旅游部项目《广西龙胜县景区旅游大数据平台研究与开发》,主持,结题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民族旅游地“主客”网络交互行为特征与影响机理研究》,排名第3,结           题;

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桂滇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排名第2,         结题;

6、桂林文旅局项目《桂林文化旅游大数据灾备与分析项目》,技术负责人,结题。 
指导教师目前从事AIGC在旅游的应用,指导本科生相关研究主题的毕业论文获得校级百优论文,目前指导研究生从事AIGC在旅游方面应用的研究。
区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冯泳泷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旅游管理 2022 总体设计
邓钰女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旅游管理 2024 软件需求设计
向欣欣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旅游管理 2024 大数据分析和挖掘
任梦飞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旅游管理 2022 市场调研
李敏志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旅游管理 2022 优化设计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于海涛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立项依据

•(1)提升OTA平台的用户体验
通过调研用户对携程、马蜂窝等OTA平台(在线旅游代理)产品的使用体验,重点关注基于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生成)的功能与用户交互感受,发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痛点和需求。

• (2)推动AIGC技术在OTA平台中的优化应用
分析AIGC多模态大模型在OTA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中的实际效果,评估其在文本生成、智能推荐、互动界面等功能上的表现,为进一步优化AIGC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 (3)提出优化策略,提升行业竞争力
基于用户体验调研结果和技术分析,为OTA平台提出切实可行的产品优化设计策略,帮助平台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1)文献综述与现状分析
本项目研究内容主要涵盖文献综述、用户体验调研、技术评估、用户行为分析和优化设计五个方面。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与现状分析,系统梳理AIGC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OTA平台中的应用情况,重点关注当前主流OTA平台(如携程、马蜂窝等)中智能推荐、内容生成、智能客服等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AIGC技术在旅游领域的适配性和发展趋势。结合市场调研,进一步明确当前用户对AIGC技术的需求与期望,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用户体验调研
通过用户体验调研,围绕功能性、易用性、交互性、个性化及信任感等核心维度,全面采集用户对OTA平台中基于AIGC功能的使用感受与反馈。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设计问卷调查获取大样本用户的普遍性意见,同时通过深度访谈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隐性痛点,重点探讨用户对AIGC生成内容的实际体验、满意度及改进建议,为优化设计提供数据基础。

•(3)AIGC功能效能评估
在技术评估方面,结合用户调研结果,分析多模态大模型(如GPT-4)的技术表现,包括文本生成的流畅性与准确性、语音及图像交互的智能性和实用性。通过与传统技术对比,全面探讨AIGC在OTA平台中的技术优势与局限性,评估其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为后续优化策略的制定提供技术依据。

•(4)用户行为数据分析
开展用户行为数据分析,通过对用户在OTA平台上的行为数据(如点击率、停留时间、转化率等)的挖掘,研究AIGC功能对用户行为偏好的影响,并揭示用户在使用相关功能时的关键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结合用户反馈,进一步探讨影响用户对AIGC功能接受度的关键因素,明确用户对个性化推荐、智能客服及多模态交互的偏好。

•(5)优化策略与设计
基于上述调研和分析结果,提出OTA平台基于AIGC技术的优化设计方案。具体包括提升内容生成的精确性与个性化水平、优化用户界面与交互体验、增强技术透明度以提升用户信任感,以及深化多模态技术融合(如图文结合与语音互动)的应用。通过优化设计,为OTA平台提供切实可行的产品改进建议,并结合技术与市场需求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确保其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体验与平台竞争力。 
•(1)国外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发展现状和动态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多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国际层面,以OpenAI、Google DeepMind、Meta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处于AIGC技术发展的前沿。OpenAI推出的GPT-4、大型图像生成模型DALL-E,以及Google的多模态大模型Gemini等均展示了AIGC在文本生成、语音交互和图像生成等方面的技术突破。这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内容创作、智能客服、个性化推荐等场景,为旅游、教育、医疗等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契机。在在线旅游领域,国外OTA平台(如Expedia、Booking.com)积极引入AIGC技术,通过智能推荐算法、内容生成引擎和虚拟导游服务等功能优化用户的在线体验。例如,Booking.com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酒店和目的地推荐,但其产品设计更多停留在提升推荐效率与用户转化率上,系统性的用户体验研究较少。

•(2)国内AIGC大语言模型的发展现状和动态
在国内,AIGC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近年来快速起步,特别是以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和腾讯“混元大模型”等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在不同领域实现了深度融合。在OTA平台应用方面,携程、马蜂窝等行业领先企业已经率先开展了相关实践。例如,携程推出的智能客服和内容生成服务能够快速为用户生成定制化的旅行攻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效率;而马蜂窝则利用生成式AI技术生成更加个性化、趣味化的旅游内容,以满足用户对多样化和个性化信息的需求。然而,与国际水平相比,国内AIGC在OTA平台的应用还面临一定技术挑战,例如模型的生成内容在准确性、上下文理解能力和多模态交互方面仍需优化。此外,国内现有研究更多聚焦在AIGC功能的技术开发与实现,缺乏对用户体验、行为偏好以及产品优化设计的深入研究。

•(3)大语言模型的学术研究的现状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国外学者在AIGC技术的多模态融合、大模型性能优化以及伦理风险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例如,一些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图像、文本、语音等多模态数据的高效融合提升模型的理解与生成能力,进而优化其在旅游场景中的智能推荐和内容生成效果。此外,国外学者也对AIGC在用户体验层面的潜在风险(如信息偏差、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提升用户对生成式AI技术的信任感。而国内学术界则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AIGC技术在具体行业应用中的适应性研究上。例如,部分学者对AIGC技术在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了探索,但针对OTA平台中AIGC技术的具体应用研究仍然有限,尤其是在用户体验评估、行为数据挖掘和交互设计优化等方面尚属空白。

•(4)产业界在大语言模型方面的发展动态
产业界也推动了AIGC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创新应用。国外一些旅游企业开发了虚拟导游和沉浸式旅行体验,通过虚拟现实(VR)与AIGC技术的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具交互性的服务。而在国内,AIGC技术与OTA平台的结合多集中于文本生成和推荐算法的优化,尚未深入拓展到多模态交互和沉浸式体验等更高级的应用场景。同时,国内OTA平台在个性化服务和数据安全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满足用户对于隐私保护和数据透明度的需求。

研究综述
国内外在AIGC技术应用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存在一定差异。国外研究在理论深度、多模态技术融合和伦理问题探讨上更为成熟,而国内研究则更加注重技术的落地应用与行业融合。针对OTA平台的研究,国内外均缺乏对用户使用体验的全面调查和基于此的优化设计研究,未来需加强用户需求导向的系统研究,结合AIGC技术优势,推动产品服务的创新与优化,为旅游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力。 
• (1)聚焦AIGC技术在OTA平台中的用户体验研究
本项目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首次系统性调研用户对OTA平台(如携程、马蜂窝等)中基于AIGC功能(如智能推荐、内容生成、交互服务等)的真实使用感受。不同于现有以技术性能为主的研究,本项目从用户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功能易用性、个性化、交互性及信任感等维度,填补了国内外在OTA平台用户体验调研和优化设计方面的研究空白。

• (2)结合多模态大模型特点提出优化设计策略
项目将多模态大模型(如GPT-4)的技术优势与OTA平台的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探讨AIGC在文本生成、图像交互、语音对话等方面的潜力与局限性。基于技术分析与用户调研结果,提出面向多模态功能的优化设计策略,为OTA平台设计个性化、交互性强且技术透明的服务方案,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创新价值。

• (3)数据驱动的用户行为与体验优化研究
项目通过大样本问卷、深度访谈与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挖掘用户在使用AIGC功能时的行为模式与体验痛点。相较于传统研究,本项目以数据驱动优化策略的提出,探索用户偏好对AIGC功能设计的影响,为OTA平台的功能升级和产品优化提供精准、实证化的依据,助力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持续发展。 
1、技术路线
•(1)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运用系统性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外关于AIGC技术、多模态大模型及其在OTA平台中的应用研究,明确当前研究空白与问题。结合项目目标,设计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细化研究内容及步骤。
•(2)用户调研与数据收集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设计调查工具,围绕功能性、交互性、个性化及信任感等维度,收集用户对OTA平台中AIGC功能的体验数据。结合平台公开数据或合作渠道,运用数据采集技术获取用户行为数据(如点击率、转化率等),构建研究数据集。
•(3)数据分析与技术评估
采用定量分析(如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用户调研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揭示用户行为模式与体验痛点。结合对AIGC多模态大模型的技术分析,通过案例研究与技术对比法,评估其在文本生成、语音交互、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应用效果与局限性。
•(4)优化设计与示范模型构建
基于调研与技术评估结果,采用设计思维法提出OTA平台的优化方案,包括内容生成精确度提升、个性化推荐优化、交互设计改进等。利用原型设计工具构建优化示范模型,并通过实验研究法对优化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


2、拟解决的问题
• (1)用户对OTA平台中基于AIGC功能的真实体验及其优化需求
本项目旨在解决用户在使用OTA平台(如携程、马蜂窝)中基于AIGC技术的功能(如智能推荐、内容生成、智能客服等)时的实际感受与体验问题,明确当前存在的痛点与不足,以及用户在功能性、个性化、交互性及信任感方面的改进需求。
• (2)AIGC技术在OTA平台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化方向
重点解决AIGC多模态大模型在OTA平台中实际应用的表现问题,分析其在文本生成、语音交互、图像处理等功能中的优势与局限,并提出基于技术能力和用户需求的优化设计策略,推动OTA产品设计的升级与用户体验的提升。


3、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与优化方案
提交系统化的研究报告,全面呈现基于AIGC技术的OTA平台用户使用体验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案,包括提升AIGC内容生成精确性、优化交互界面、增强用户信任感、多模态技术深度融合等策略,并附加可行性分析与实施建议。
•(2)学术论文与理论成果
撰写并发表关于AIGC技术在OTA平台应用的用户体验研究的学术论文,扩展旅游管理与人工智能结合领域的理论研究,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 
• (1)项目启动与文献综述(2025年1月-2月)
梳理AIGC技术及OTA平台应用相关文献,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研究框架、技术路线及调研方案。完成调研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为用户数据收集做好准备。

• (2)用户调研与数据收集(2025年3月-6月)
开展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围绕功能性、交互性、个性化等核心维度收集用户体验数据,同时获取OTA平台用户行为数据(如点击率、转化率等)。整理并形成初步的数据集,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 (3)数据分析与学术论文初稿撰写(2025年7月-9月)
对用户调研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挖掘用户行为模式与体验痛点;结合多模态大模型的技术特点,评估AIGC技术在OTA平台中的应用表现及优化方向。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撰写学术论文初稿,集中讨论用户体验问题和技术评估结论。

• (4)优化设计与验证(2025年10月-11月)
根据调研与分析结果,设计OTA平台基于AIGC功能的优化方案,包括功能改进、交互优化及多模态融合应用,制作功能示范模型或界面原型。完成对优化方案的可行性验证,同时修改完善学术论文并准备投稿。

• (5)成果总结与研究输出(2025年12月)
整理研究成果,撰写并提交研究报告与最终优化方案,发表学术论文,系统总结本项目的研究结论与实践价值,同时提出后续研究建议。 
(1)2024年广西数据要素+X比赛产品设计组,进入现场决赛,优秀奖(12/135队伍,获得奖金1000元)。

(2)大语言模型在旅游推荐中的用户意愿影响因素研究,2024年度校级百篇优秀论文。

(3)智绘旅游-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一站式旅游规划小程序,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实践创新项目,校级排名第一。 
已具备的条件:
(1)研究团队的专业背景与经验
本项目由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指导,团队成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OTA平台的业务逻辑、用户体验研究方法及AIGC技术的基本原理,能够高效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2)明确的研究框架与方法设计
项目已确立明确的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及调研方法,包含文献综述、用户调研、数据分析与技术评估等环节,研究设计科学合理,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3)丰富的研究资源与工具支持
现有资源包括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OTA平台(如携程、马蜂窝)的功能使用案例,以及数据分析和建模所需的统计工具(如SPSS、Python或R),为数据分析与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4)校内资源支持
学校提供的科研平台、网络资源和指导教师的专业支持,为项目开展提供必要的硬件与学术支持。



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方法:
(1)高质量的用户数据与样本规模不足
问题:需要收集较大规模的用户数据,包括问卷调研、深度访谈以及OTA平台的真实用户行为数据,但现阶段缺乏用户接触渠道和初步数据积累。
解决方法:通过合作OTA平台获取部分真实数据,或者在校内外通过社交平台、问卷调查网站(如问卷星、金数据)等渠道分发调研问卷,扩大样本规模。同时,与OTA行业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更多支持。
(2)对AIGC技术应用细节的深入理解
问题:虽然具备一定的AIGC技术知识,但对其在多模态生成、内容精准度、技术局限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理解尚不足。
解决方法:加强对AIGC大模型(如GPT-4、文心一言等)的技术文档与案例研究,借助开源API或免费试用平台开展小规模实验,深入体验和分析模型的功能与特点。
(3)数据处理和多模态模型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问题:针对多模态大模型的技术评估与用户行为数据的深入分析需要较强的数据处理和建模能力,团队在复杂技术评估和行为建模方面经验有限。
解决方法:引入校内外技术合作团队或行业专家,寻求在数据分析、建模和技术评估方面的支持;同时通过学习课程或使用现成的分析工具(如大模型接口、机器学习框架)提高团队技术能力。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5000.00 用于整个项目的会议、差旅费;文献检索费;论文出版费;材料费。 2600.00 2400.00
1. 业务费 4500.00 2300.00 22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0.00 0.00 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3000.00 调研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 2000.00 1000.00
(4)文献检索费 500.00 文献查询及获取的相关费用 300.00 200.00
(5)论文出版费 1000.00 用于发表论文 0.00 10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500.00 打印问卷与资料 300.00 20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