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绿泽仙韵——生态环境保护视域下会仙湿地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申报人:龙彦霖 申报日期:2025-01-02

基本情况

2025年批次
绿泽仙韵——生态环境保护视域下会仙湿地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管理学
旅游管理类
学生自主选题
一年期
本项目旨在对会仙湿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进行研究,以提升其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市场吸引力,促进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深入挖掘会仙湿地的文化元素,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审美设计文创产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游客和居民的需求,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预期结果包括一系列具有湿地特色的文创产品,以及提升公众对湿地文化的认知和湿地保护的意识。本项目研究成果将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传播地方文化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为实现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华南赛区一等奖
第二届全国旅游院校旅游产品策划大赛 全国优秀奖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区级立项
“锦江杯”全国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挑战赛 全国优秀奖
第四届全国数字贸易技能大赛—跨境电商赛项 全国二等奖
2024年广西大学生文化旅游产品创新设计大赛 一等奖
林珍铭老师主持及参与课题情况如下:
(一)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1860173,南方喀斯特地区桉树人工林乡土树种定居限制及调控机制研究,2019-01-01至2022-12-31,40万元,结题,参与;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176111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西典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优化研究,2018-01-01至2021-12-31,38万元,结题,参与。
(二)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其他科研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除外):
(1)广西社科规划办,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2BGL017,广西旅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查研究,2022-10至2025-10,4万元,在研,主持;
(2)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厅局级其它,WKZX20220010,广西乡村旅游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案例调查研究,2022-07至2024-10,3万元,在研,参与;
(3)桂林市科学技术局,桂林市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20190217-2,基于GIS技术的桂林市旅游重心转移与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2020-01至2023-12,20万元,结题,主持;
(4)广西区社科规划办,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FMZ035,广西瑶族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2020-11至2022-11,0万元,结题,参与;
(5)广西科技厅,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新),2018GXNSFAA281097,近自然化改造背景下广西桉树人工林乡土树种定居限制及调控机制研究,2019-01至2021-12,12万元,结题,参与;
(6)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旅游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开放基金,LYCY2020-05,桂林市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发展报告,2020-06至2021-06,6万元,结题,参与;
(7)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委托项目,2019年桂林市国庆旅游黄金周旅游市场问卷调查与数据统计,2019-09至2019-10,2万元,结题,主持;
(8)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委托项目,桂林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2018-11至2019-08,8万元,结题,参与。
毛世红老师主持课题情况如下:
(1)主持《茶文化基础》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研究(QN20110720)
(2)主持贵州省毛世红技能大师工作室(2012年)
(3)主持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学视角下桂东北地区苗、侗、瑶、汉族打油茶习俗比较研究”(CNS-SCP2020-05)
(4)主持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龙胜古茶树种质资源筛选、评价和快繁的应用基础研究”(2019JJB180008)
(5)指导《桂北红色旅游线路策划-桂途战队》获2021年广西大学生文化旅游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
(6)指导学生完成省部级“大创”项目:茶旅融合与可持续生计
(7)指导学生完成省部级“大创”项目: 桂东北茶研学旅游资源整理与开发
(8)指导学生完成省部级“大创”项目: 汉唐遗韵——龙胜少数民族茶文化的影像记录
全面指导项目的开展。
区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龙彦霖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旅游管理 2023 统筹项目分工和开展
陈钻文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 2023 文创产品设计
易守青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旅游管理 2023 外联宣传
何玉苹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旅游管理 2023 排版设计
林一凡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旅游管理 2023 组织开展实地调研、数据分析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林珍铭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毛世红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立项依据

会仙湿地作为桂林AAA级国家湿地公园景区,连通了漓江、柳江等重要河道,在喀斯特地貌的影响下造就了玻璃田等罕见的湿地风貌。而这一极具特色的地理风貌也孕育出了极为丰富的物种资源及文化资源。灵动的虎纹蛙、优雅的白颈鸦、坚韧的野生稻、充满历史韵味的古桂柳运河、鲜香的板鸭、壮苗汉聚居以及会仙人同庆的板鸭节、美食宴和世界湿地日,不仅展现了会仙湿地独特的文化魅力,也为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随着全国各地旅游业的百花齐放,尤其是近两年火出圈的哈尔滨冰雪游西安汉服游,会仙湿地仅凭其单一的湿地生态文化是越来越难以吸引到游客的。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桂林应联通内外,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让更多人欣赏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同时促进桂林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而会仙湿地要想接住国家这一新的发展契机,跟上桂林的发展步伐,必须加强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改变原有的旅游营销模式,打破传统观念壁垒和思想束缚,引入新理念,加大对文化资源的创新力度。通过借鉴故宫国潮文创旅游的发展模式,提取湿地特有的文化资源,如野生动植物形象、岩溶地貌特征、古运河遗迹等,结合传统的刺绣、编制、陶塑等技艺,融入当下大众审美需求,再通过线上线下不同线路的宣传推销,打造出适合会仙湿地转型升级的新发展渠道,为会仙湿地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到湿地独特的文化魅力,加深消费者购买意向,在无形中推进湿地的宣传保护,达到取之于湿地,用之于湿地的新理念,实现互利共赢。
1.会仙湿地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识别会仙湿地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分析这些元素在现有文创产品中的体现程度。了解居民和游客对会仙湿地文化的认知和评价,探究文创产品在宣传湿地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游客对湿地文化文创产品需求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游客和居民对湿地文化文创产品的需求情况、购买渠道以及消费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为会仙湿地文创产品开发提供市场参考。
3.会仙湿地文创产品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访谈等方式,了解会仙湿地文创产品的生产规模、设计特色、市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探究其在宣传湿地文化和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4.探索会仙湿地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开发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针对会仙湿地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包括文化元素的创新融合、文创产品设计、品牌建设、市场拓展、技术创新等方面。
5.评估文创产品对湿地文化宣传和保护的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实施对策后的会仙湿地文创产品在宣传湿地文化和促进湿地保护方面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和建议,推动会仙湿地文化通过文创产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6.借助当地已有产品知名度宣传湿地保护策略研究
分析会仙湿地周边地域文化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关联,研究如何利用当地已有产品的知名度,通过文创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提升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7.会仙湿地文创产品设计建议
提出具体的文创产品设计建议,包括产品形态、功能、材料选择、文化元素的融入方式等,确保文创产品既能有效宣传湿地文化,又能符合市场需求,促进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当前,国内对于生态旅游及文化创意产品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设计师开始关注生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的结合,试图通过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提升旅游体验,传播地方文化。汤玉玲在《基于生态视觉的昆明滇池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以红嘴鸥为例》中以打造文旅IP为核心,基于生态视觉设计的方法,创作一系列旅游文创产品,加深消费者对景点的认识,增强游客生态环保意识,从而引领绿色生态旅游新常态。
随着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品牌化设计成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国内学者和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品牌策略指导文创产品的设计,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张茜在《基于文化创意的地域性旅游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研究》中通过分析旅游产品品牌形象设计中地域性“语言”的种类及不同风格特色,如对“滇元素”的提取和再创作方法研究,深入探讨了如何依据地域文化资源更准确、更合理地提炼地域性典型的本土文化视觉语言要素。同时,结合对现代消费观念与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分析,进一步丰富理论研究成果,总结出我国地域性旅游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的可行性方法和创新思维观点。
针对生态旅游景区,国内已有研究关注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这些研究通常从游客需求出发,结合景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实用性和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莫峥、唐敏在《生态旅游景区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研究——以松雅湖为例》中通过以松雅湖生态旅游景区为案例,结合松雅湖景区品牌理念,分析景区内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要点,从品牌VI设计、动植物形象卡通设计等方面入手,提升产品设计水平,拓宽产品开发渠道。
湿地作为独特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价值。国内已有研究尝试从湿地中提取文化元素,并应用于文创产品的设计中。赖玲玲在《桂林市会仙湿地公园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研究》中提到,会仙湿地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没有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开发,仍将传统旅游活动作为游览基础,没能够为会仙湿地公园的文化创意旅游起到推动作用。例如会仙板鸭作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饮食产品,没有精致的包装,也没有制作工艺的体现,更没有形成专门的美食品牌,导致游客不能了解会仙板鸭的历史。因此,在创意开发的视角下对会仙湿地公园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改善会仙湿地公园“有资源、待开发”的旅游现状是当务之急。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设计理念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师们开始尝试使用环保材料、减少资源浪费,并通过设计传达绿色环保精神。顾石秋在《基于“生态+”思维模式下的低碳设计理念研究——以茶叶包装为例》中通过对当下茶叶包装设计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归纳研究思路,从而构建了低碳设计及其推广对策。提出低碳设计规划目标及设计探索,强调低碳设计、低碳材料、回收再利用、人才培养、健全法律法规等必要性措施,完善垃圾分类制度,废弃物污染防治。
国家政策对文创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这些政策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遇。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国内已有研究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如通过数字导览、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游客体验,或通过数字化平台传播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文创产品的设计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而是开始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与融合。例如,生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就是典型的跨领域合作。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还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国内在生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结合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呈现出绿色设计、数字化转型、跨领域合作和政策引导等发展趋势。
2.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从理论研究来看,对环境的关注是生态心理学的共识。1971年美国景观建筑师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阐述了人与自然与环境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1972年通过《人类环境宣言》,主要是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环境。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015年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呼吁全球采取行动消除贫困,保护地球。这也标志着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达成全球共识,并向好的态势发展。
从产业发展来看,生态设计和创意产业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Paolo Cicconi在《Eco-design and Eco-materials:An interactive and collaborative approach》中提出创意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工具,主要讨论了一种协同的生态设计方法来支持实践。Ying Dai;Shyh-Huei Hwang在《Technique,Creativity,and Sustainability of Bamboo Craft Courses:Teaching Educational Practic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中提到竹子作为一种环保材料,始于绿色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等概念的普及。
通过资料收集发现不同国度有不同类型的文化,他们将文化特色加入文创中:一是将系列产品的应用贯穿于吃、穿、用、住、美妆、玩乐、出行等各个生活场景,在兼顾美的同时满足实用功能。例如英国伦敦考文特花园市集里文创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文具、图书、餐具、服饰、礼品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二是注重产品特色,强化品牌形象。以日本柯南小镇为例,用柯南IP主题运营模式,突出小镇特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小镇上随处可见的柯南形象,包括指示标志、主题商店等,还包括手办、服饰、海报等,整个小镇上有浓浓的柯南氛围。这就是这个小镇魅力。
1.湿地生态美学与地方品牌的融合创新
在会仙镇板鸭速食包装设计中,我们不仅仅是将湿地元素作为装饰性图案,而是深入挖掘湿地生态与地方美食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精美的插画和富有故事性的设计,将湿地自然景观(如鸟类迁徙、蛙类栖息、荷花盛开等)与会仙镇传统美食板鸭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视觉体验。这种设计不仅彰显了地方美食文化的特色,更传递出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使消费者在购买和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湿地生态之美。
2.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科普教育与文化创意产品的跨界融合
通过湿地动物科普书籍、家居用品及冰箱贴等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将湿地生态系统知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提升公众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与保护意识。同时,利用现代设计手法,将湿地动物形象抽象化、艺术化,赋予产品独特的审美价值。设计中巧妙嵌入会仙镇特有的文化符号,如当地传统建筑元素、民俗活动场景等,与湿地生态元素并置,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加深消费者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与记忆,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3.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在文创产品中的实践
在产品设计及材料选择上,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严格遵循可持续性原则,采用可再生、可降解材料,减少包装废弃物,同时,将项目收益部分用于支持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形成“设计-销售-保护”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同时我们将与当地湿地保护组织或基金会合作,每售出一份产品即向湿地保护项目捐赠一定比例的资金或资源,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转化为对自然生态的实际支持。在包装上或品牌官方渠道提供湿地保护知识小贴士,提升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引导年轻一代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1.技术路线
summernote-img
2.拟解决的问题
如何将“保护湿地”的理念融入产品设计中,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3.预期成果
(1)分析会仙湿地文化,提炼关键元素作为文化符号。
(2)借鉴优秀文创产品经验,将保护湿地理念融入设计中,进行文创产品相关设计。
(3)明确文创产品的市场需求趋势,总结出文创产品的开发以及宣传经验。
(4)将产品初稿公布,收集建议和反馈,并根据其进行优化和调整。
1.项目前期准备(2024.12--2025.1)
(1)确定选题名称:绿泽仙韵——生态环境保护视域下会仙湿地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主要包括:
关于会仙湿地历史文化的产生传承等资料。
关于会仙湿地旅游购品的产生渊源、发展现状等资料。
关于会仙湿地旅游购品的种类、特征、分布区域、市场价值等资料。
关于当下中国文创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等资料。
2.项目调研、资料整合(2025.1--2025.2)
(1)建立网络信息收集机制,关注主要在线旅游平台的游客反馈,通过使用第三方数据分析工具来收集游客对湿地旅游产品的评论、图片等,分析游客对湿地旅游产品的满意度和偏好。
(2)线下实地考察湿地旅游购品现状,如纪念品商店、手工艺品市场、特色农产品摊位等的发展情况。通过对商家和游客进行访谈,了解商家对购品的供应情况、成本构成和销售策略,以及游客对购品的购买意愿和满意度。
(3)整合线上线下所得资料,小组讨论明确湿地文创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动态,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制定针对性策略。
3.产品设计(2025.3--2025.4)
(1)以会仙湿地的自然生态为灵感,提取湿地动植物特性,如外形特征、色彩搭配、生态习性等,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运用编织、刺绣、雕刻、陶艺等技艺,打造既具有湿地特色又符合当代审美的公仔玩偶、主题明信片、主题文具、纪念徽章等文创产品。
(2)根据会仙镇板鸭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口味特色等,分析现代消费者对于食品包装在美观、便捷、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与喜好,设计会仙板鸭的专属包装。
(3)在以上基础上选用环保材料,在保持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优化创新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达到生态环保、创新发展的理念。
4.撰写项目报告(2025.5--2025.7)
(1)反复检查所整合文献资料和信息,及时查缺补漏和补充内容。
(2)小组讨论形成报告的总体框架,对报告进行分工撰写。
(3)交由指导老师初步审查,不断修正完善报告内容。
(4)科学系统地撰写报告内容。
(5)指导老师复审,小组根据老师意见再次修改。
(6)最终审核,并提交发布完整的报告成果。
项目团队对会仙湿地展开了长期深入的调研,实地走访了湿地周边多个村落与旅游景点,与当地居民、商户以及游客进行了多次的深度访谈,详细了解了会仙湿地现有旅游购品的种类、销售情况以及游客反馈。经过系统分析,整理出当地特色农产品如会仙大米等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购品清单。团队成员还积极参与旅游商品设计相关课程与实践活动,其中部分成员平面设计技术熟练,这些成果为项目推进积累了丰富素材与实践经验。
(1)已具备的条件
①人员条件
团队成员来自旅游管理等多个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成员擅长旅游资源整合与旅游市场分析;风景园林专业成员能够进行创意性的旅游购品设计与包装打造。各专业成员密切配合,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②知识储备
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团队成员掌握了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旅游市场营销学等多方面知识。熟悉旅游购品从创意构思、设计制作到市场推广的全流程运作理论,能够运用设计软件进行旅游购品的图案设计,并且对会仙湿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有较为深入的认知与理解。
③物质资源
学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设计类书籍与数据库资源,方便成员查阅国内外旅游购品开发的成功案例与前沿理念。此外,我们与会仙湿地当地部分手工艺品作坊建立了初步联系,可作为项目实践的合作点,为获取原材料与制作工艺支持提供便利。
(2)尚缺少的条件
①资金支持
旅游购品的开发涉及原材料采购、样品制作、模具开发、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均需要资金投入,而目前项目缺乏足够的启动资金与后续运营资金。
②大规模生产渠道
若项目开发的旅游购品推向市场,需要稳定且成本可控的大规模生产渠道,目前团队尚未与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供应商或工厂建立合作关系。
③旅游市场销售平台资源
在旅游购品销售方面,除了传统的线下景区门店销售渠道外,线上旅游电商平台等新兴销售渠道的资源匮乏,难以实现旅游购品的广泛推广与销售。
(3)解决方法
①资金筹集
积极申报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金,同时准备商业计划书,参与各类旅游创业大赛,争取大赛奖金与投资机构的青睐。与当地政府的旅游发展部门沟通,申请旅游产业扶持资金或政策补贴,另外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以品牌宣传或销售分成等方式换取企业的资金投入。
②生产渠道拓展
对会仙湿地周边及更大范围内的工艺品加工厂、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全面考察与筛选,根据旅游购品的不同类型,确定几家合适的合作生产企业。与企业协商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优惠的合作价格与生产周期。
③销售平台搭建
与知名旅游电商平台如携程、飞猪等洽谈合作事宜,争取入驻其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按照平台要求完善店铺运营与商品上架流程。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小程序、抖音小店等开设自营线上店铺,通过内容营销、直播带货等方式吸引流量与订单,拓宽旅游购品的销售渠道与市场覆盖面。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4200.00 700.00 3500.00
1. 业务费 3800.00 500.00 33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0.00 0.00 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600.00 实地调研的交通、住宿 400.00 200.00
(4)文献检索费 200.00 文献资料搜集 100.00 100.00
(5)论文出版费 3000.00 论文版面费 0.00 30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400.00 打印、复印资料等 200.00 20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