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基于实时视频流技术的在线教学系统

申报人:王诗睿 申报日期:2025-01-03

基本情况

2025年批次
基于实时视频流技术的在线教学系统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工学
计算机类
学生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选题
一年期
本项目致力于设计并开发一款创新的基于实时视频流技术的在线教学系统,旨在解决当前在线教学平台在实时性、互动性及教学效果上难以契合多样化教学的需求。在技术层面,运用实时视频流技术,确保教学视频高清、流畅传输,使师生能实时、清晰地看到对方画面与操作演示,达到近似面对面教学的效果。功能方面,除基本的课程直播外,融入多样化互动工具,如学生随时举手提问、课堂笔记实时共享、作业在线批改与反馈等,全方位模拟真实课堂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提升学习效果。本系统致力于提升在线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助力教育信息化发展迈向新台阶,为广大师生创造更优质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C4)优秀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奖
参与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多项横向项目。
阳瑞发老师长期从软件工程方面的研究,在音视频处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并曾多次指导大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并获奖,对本项目的申请和完成有着深刻的认知,能对本项目给予理论及技术指导。
校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王诗睿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2023 统筹规划
黄搏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2023 调研考察
范露丹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 2023 系统开发
盘秋玲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 2023 系统开发
钱梦洁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 2023 需求分析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阳瑞发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立项依据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教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尤其是在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如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现有的在线教学平台在实时性、互动性及教学效果上难以契合多样化教学的需求。
本项目聚焦于基于实时视频流技术的在线教学系统的研发,一方面,借助实时视频流技术,打造一个高度还原线下课堂真实场景的线上教学空间,使教师和学生能够跨越地理距离的限制,实现实时、高清、流畅的双向互动交流。这不仅能够让身处偏远地区或因其他原因无法接受传统面授教育的学生,便捷地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还能为教师提供一个更广阔的教学舞台,使其教学影响力得以拓展,知识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还能成为教师便捷、高效的教学管理工具,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通过集成一系列先进的教学辅助功能,如智能化的学习行为分析系统,能够精准记录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等多维度数据。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规划和针对性的学习建议,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独特学习需求,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同时,为教师提供详尽的教学反馈,助力其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一个功能丰富、高效互动、充满活力的在线教学系统,为教育现代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在线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助力教育信息化发展迈向新台阶,为广大师生创造更优质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1、实时视频流传输技术研究
(1)视频编码格式选择与优化
首先,对常见的视频编码格式如 H.264、H.265 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对比分析。通过在实验室环境中,使用相同的教学视频样本,分别采用不同编码格式进行编码,并利用专业的视频质量评估工具(如 VMAF 视频质量评估算法工具)来量化评估视频的质量和编码效率,如图1所示。例如,对于复杂的动态教学场景(如物理实验演示视频)和静态的课件讲解视频,分别测试不同编码格式下的画面清晰度、色彩还原度以及码率大小等指标。根据测试结果,选择在保证教学视频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具有较高压缩比和较低带宽需求的编码格式作为系统的主要编码方式。同时,对选定的编码格式进行参数优化,如调整帧率、关键帧间隔、量化参数等,以进一步平衡视频质量和传输带宽的需求,确保在有限的网络带宽条件下,学生能够接收到清晰、流畅的教学视频画面。
 summernote-img
                             图1 视频质量评估
(2)自适应码率技术
实现为了应对网络状况的动态变化,研究自适应码率技术。利用网络监测模块(该模块可以通过调用操作系统的网络接口获取网络状态信息,如图 2 所示的网络监测数据流程图,实时监测网络带宽、延迟和丢包率等参数。根据这些实时监测到的网络数据,建立自适应码率调整策略。例如,当网络带宽较高且稳定时,系统自动提高视频流的码率,向学生推送更高分辨率(如从 720p 提升到 1080p)和帧率的视频,以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视觉体验;而当网络出现拥塞,带宽下降或丢包率增加时,迅速降低视频码率和分辨率,优先保证视频的流畅播放,避免出现卡顿现象影响教学进程。通过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如模拟 4G、5G 以及不同质量的 Wi-Fi 网络环境)进行大量的测试和实验,如图 3 所示,在模拟 4G 网络环境下进行视频流传输测试的场景不断优化自适应码率算法的性能,使其能够快速、准确地根据网络状况调整视频流的传输参数,确保教学视频能够在各种网络条件下稳定、流畅地传输。
summernote-img
                   图2 网络监测数据流程图
summernote-img
                      图3 模拟4G网络环境
(3)传输协议的选择
研究比较适合实时视频流传输的网络协议,如基于 UDP 的 WebRTC 协议、基于 TCP 的 HTTP 直播流(HTTP-MP4)协议等。搭建专门的测试平台,模拟实际在线教学中的多种场景,包括大量学生同时在线观看直播课程、学生进行视频回放等情况,分别对不同协议在传输延迟、吞吐量、可靠性等方面进行测试和评估。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课堂直播视频流,着重测试 WebRTC 协议在低延迟传输方面的性能表现,并通过优化其拥塞控制机制和数据传输策略(如采用优化的 NACK 重传算法来减少丢包对视频质量的影响),降低视频传输的延迟,确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实时响应;而对于视频点播等对数据完整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则分析 HTTP-MP4协议在应对网络波动时的优势,通过优化其分片策略和缓存管理机制,提高视频播放的稳定性和流畅性。根据不同场景下的测试结果,综合考虑各协议的优缺点,制定合理的协议选择和优化方案,使系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网络环境的特点,灵活选择最合适的传输协议,从而提升整个在线教学系统的实时视频流传输性能和用户体验。
2、教学互动功能设计与开发
在线教学系统中,丰富且有效的教学互动功能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的关键要素。以下是对教学互动功能设计与开发这一研究内容的详细描述:
(1)实时问答与反馈
创建一个便捷的问答模块,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过程中若有疑问,可随时通过点击界面上的 “提问” 按钮提交问题。问题将实时显示在教师端的问题列表中,教师可根据问题的先后顺序或重要程度进行解答。解答后,学生能够即时收到回复通知,并查看详细的解答内容,实现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确保学生的疑惑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不影响后续学习进程。
(2)课堂投票与调查为了快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或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设计课堂投票和调查功能。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起投票(如针对某个概念的理解选择、对教学节奏的快慢感受等),设定好投票选项和时长,如图4所示,投票功能的设置界面示意图,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投票操作。投票结束后,系统自动统计投票结果并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如柱状图、饼图)展示给教师,帮助教师迅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summernote-img
              图4 投票功能的设置界面示意图
(3)作业收发与文件共享
设计课堂作业收发功能,教师端发送作业,学时端完成作业后提交。也可以创建讨论区,学时可以在讨论区内发布文字消息、图片、链接等内容,围绕教师布置的讨论话题或项目任务展开交流与讨论,如图5所示,实现观点或文件的共享。
summernote-img
图5 小组讨论区
3、教学资源整合与管理
(1)资源分类与标注体系构建为了便于师生快速准确地查找和使用教学资源,我们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资源分类与标注体系。按照学科领域(如理工科、文科、艺术科等)进行一级分类,再根据课程类别(如数学、物理、语文、历史等具体课程)进行二级细分,然后针对资源类型(视频、文档、音频、图片等)进一步划分,同时结合知识点标签(如数学中的函数概念、物理中的牛顿定律等)对每个资源进行详细标注。例如,一个关于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讲解视频,会被标注为 “理工科 - 物理 - 视频 - 牛顿第二定律”,通过这样多层次、精细化的分类与标注,使得师生在搜索资源时,能够通过多种维度(学科、课程、资源类型、知识点)的筛选条件,快速定位到所需的教学资源,大大提高资源的检索效率,节省查找资源的时间成本,让教学资源能够精准地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2)智能推荐功能设计
利用大数据分析,开发教学资源智能推荐功能,该功能将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包括学习历史记录、课程浏览偏好、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以及资源的使用频率和用户评价信息等多源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建立用户画像和资源画像模型,运用协同过滤算法、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或混合推荐算法,为学生个性化推荐符合其学习进度、兴趣爱好和知识薄弱点的学习资源,如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某类题型上频繁出错时,推荐针对性的练习题和讲解视频,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化推送,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学习效果,为在线教学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研究
(1)用户身份认证强化
为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还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MFA)方法来增强用户登录的安全性。如除了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方式,增加短信验证码验证环节,或者绑定设备。当用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后,系统会自动向用户绑定的手机号码发送一条包含验证码的短信。用户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输入该验证码,才能成功登录系统。同时,绑定特定的设备,进一步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系统的登录界面设计上,清晰地引导用户完成多因素认证的各个步骤,确保只有合法授权的用户能够访问在线教学系统,有效保护教师和学生的账号安全,防止因账号被盗用而引发的教学数据泄露和恶意操作等安全问题。
(2)敏感加密传输与存储
在敏感数据传输方面,运用 SSL/TLS 加密协议对系统中所有的数据交互进行加密处理,如图6所示的 SSL/TLS 加密通信过程示意图。从用户登录时传输的账号密码信息,到实时视频流数据、师生之间的聊天消息、教学资源的下载与上传等操作,全部通过加密通道进行传输,确保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第三方窃取或篡改。对于加密证书的管理,将采用权威的数字证书颁发机构(CA)颁发的证书,并定期更新证书,确保加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效保护在线教学系统中的各类数据资产,为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环境。不仅如此,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下, 针对 Hyperledger Fabric 联盟链中用户敏感数据易泄露的数据隐私安全问题,提出了基于非对称加密和智能合约的数据隐私保护方案,实现了敏感数据在链上的加密存储,通过非对称加密技术保障敏感数据在传输与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隐私泄露。这与传统系统中的敏感数据传输加密措施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起全方位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无论是日常的在线教学交互,还是基于区块链的业务拓展,都能让数据处于安全管控之下。
summernote-img
图6 SSL/TLS 加密通信过程示意图
(3)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
summernote-img
图7 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体系
构建如图7所示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体系。首先,对系统中的用户角色进行明确划分,主要包括教师、学生、管理员等角色。针对每个角色,根据其在教学活动中的职能和需求,定义详细的操作权限和数据访问权限。例如,教师角色被赋予创建和管理课程、上传教学资源、发布作业和测验、批改学生作业、查看学生学习情况等权限;学生角色则只具有查看课程信息、参与课程学习、提交作业、查看成绩和学习反馈等权限;管理员角色负责系统的整体配置、用户管理、资源审核、数据备份与恢复等系统级操作权限。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通过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将用户与角色进行关联,角色与权限进行绑定,当用户登录系统后,系统根据其所属角色自动分配相应的权限,用户只能在其授权范围内进行操作和访问数据。同时,对重要的操作和数据访问进行日志记录,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进行追溯和审计,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和违规操作,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护教学数据的隐私和安全。不仅如此,在区块链领域,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 PKI、用户身份证书和智能合约的身份权限管理机制,提出基于用户身份证书和智能合约的身份权限管理方案,实现了 Fabric 联盟链中用户身份权限细粒度化管理效果,以此来精确控制不同用户对联盟链内各类资源的访问权限,达成有效的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避免权限滥用等情况出现。无论是在传统教学系统还是区块链相关应用场景中,这种精细粒度的权限管控手段都至关重要,它们相互借鉴、协同作用,全方位保障不同系统环境下各类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安全使用,为用户提供稳定、安全的操作体验。
5、系统测试与验证
(1)功能测试
对在线教学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全面、细致的测试,包括但不限于视频流传输功能(检查不同网络环境下视频的播放质量、流畅性和延迟情况)、教学互动功能(测试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投票等功能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教学资源管理功能(验证资源上传、下载、搜索、推荐等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以及系统的用户管理、课程管理等基础功能模块,确保系统功能符合设计要求,没有功能缺陷和漏洞,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满足在线教学的实际需求。
(2)性能测试
利用性能测试工具(如 JMeter、LoadRunner 等)模拟大量并发用户访问系统,测试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包括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连接数等关键性能指标。通过性能测试,发现系统可能存在的性能瓶颈,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调整,如服务器硬件升级、数据库查询优化、缓存机制改进等,确保系统在大规模用户使用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和响应速度,提供流畅的在线教学体验。
(3)安全性测试
采用专业的安全测试工具和方法,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检查系统在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方面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如 SQL 注入、XSS 攻击、权限绕过等常见安全问题。根据测试结果,及时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1、国内发展动态
近年来,国内在实时视频流传输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各大互联网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加大在视频编码算法优化上的投入,如字节跳动的云雀编码在实际在线教学场景中的应用,能够在有限带宽下提供更清晰流畅的视频画面,显著降低卡顿现象,提升学生的观看体验。
同时,在自适应码率调整技术上,腾讯会议等平台通过智能感知网络状况,实时切换视频分辨率和帧率,确保不同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满足了多样化网络条件下的教学需求,从城市的高速宽带网络到偏远地区相对不稳定的网络连接,都能保障视频流的有效传输,为在线教学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国内众多在线教育平台积极探索教学互动功能的创新与完善。例如,好未来旗下的在线教学产品引入了多种互动形式,如课堂上的实时抢答、小组竞赛,如图8所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钉钉在线课堂的分组讨论功能支持学生分组协作,教师可随时进入各小组进行指导和监控,模拟真实课堂的小组互动场景,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知识交流效果。此外,一些新兴的在线教育创业公司也专注于开发具有特色的互动工具,如基于虚拟现实(VR)/ 增强现实(AR)技术的沉浸式互动课堂虽尚未大规模普及,但已展现出未来教学互动功能的创新方向,通过营造更加逼真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沉浸感和互动体验。
目前,国内已形成了多个大规模的教学资源整合平台,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了海量的课程资源,涵盖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学科领域。通过标准化的资源分类和元数据标注,方便教师和学生精准检索和获取所需资源。同时,商业教育平台如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 MOOC 等,与各大高校和教育机构合作,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并进行精细化运营,根据用户的学习行为和偏好进行个性化推荐,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针对性。此外,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也在推动区域内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本地特色的资源库,结合地方教学实际需求,实现资源的本地化适配和优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在线教学系统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不断完善,如《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为在线教学系统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规范框架。各大在线教育平台在用户身份认证上,普遍采用了多因素认证方式,如百度传课平台结合密码、短信验证码和人脸识别技术,如图8所示,增强用户账号安全性,防止非法登录和数据窃取。在数据加密传输和存储方面,阿里钉钉等平台运用先进的 SSL/TLS 加密协议和高强度的加密算法,对教学数据进行全流程加密处理。
summernote-img
             图8 百度传课身份认证流程示意图
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同时,在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上,腾讯课堂等平台通过精细的角色权限划分和严格的日志审计机制,限制不同用户对教学数据和系统功能的访问权限,保障教学活动的正常秩序和数据安全,有效防范了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等安全风险,为在线教学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户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国内在基于实时视频流技术的在线教学系统各关键领域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断推动着在线教育向更加高效、互动、安全的方向迈进,但仍存在一些技术和应用上的挑战与不足,为本项目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方向。
2、国外发展动态
在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国外在基于实时视频流技术的在线教学系统领域也呈现出活跃且多元的发展态势。许多国际知名的在线教育平台在教学互动功能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例如,Coursera 与全球顶尖高校合作推出的课程中,广泛应用了实时互动教学工具。其在线课堂支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高清视频实时互动,同时配备了虚拟实验室功能,让学生能够在远程环境下进行实践操作,模拟真实的实验场景,增强了学习的沉浸感和实操性。
然而,国外的在线教学系统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在技术和功能上不断创新,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差异较大,部分地区的网络速度和稳定性仍然无法满足高质量实时视频流教学的需求;在教学互动功能的推广上,一些教师和学生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导致部分互动功能的使用率不高;教学资源的版权保护在跨国界的资源整合中面临复杂的法律协调问题;同时,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严峻,尽管采取了诸多安全措施,但仍有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事件发生,这也促使各国不断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在线教育安全挑战。
3、参考文献:
[1] 李艳琴.基于Web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及优化[D].东华大学,2011.
[2] 周钦山,王峰,韩翔,等.信号分析仪误码率测试技术研究与实现[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21.
[3] 栾丹丹,吴瀚,马小青.AI技术应用下的远程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4,36(17):220-222.
[4] 范文.Fabric联盟链中身份权限管理机制和隐私安全策略研究及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23.
[5] Lyons Kayley M., Lobczowski Nikki G., Greene Jeffrey A. et al. Using a design-based research approach to develop and study a web-based tool to support collaborative learning[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21, 161 
1、自适应码率切换技术:研究并实现一种独特的自适应码率切换技术,能够根据教学场景的变化自动调整视频流的码率,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避免因网络波动导致的视频卡顿或模糊不清,为在线教学的流畅性提供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2、学习行为分析与智能反馈:通过对学生在在线教学平台上的学习行为数据(如学习时长、答题正确率、视频暂停回放次数、参与互动频率等)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教师提供详细的学情报告和教学建议,同时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规划。
3、全方位的学习支持与服务:除了提供教学内容和技术平台,还为学生配备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并获得及时解答;建立学习社区,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组建学习小组,共同解决学习难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将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形成具有特色的在线学习生态系统。

1.技术路线

summernote-img

前期调研:对在线教学系统进行调研,包括用户需求调研、市场竞品调研、技术可行性调研,制定系统设计的方向以及达到的预期结果。
调研资料收集: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和相关指导老师讨论,得出调研结果。
系统设计: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国内外现状,总结归纳,进行系统设计。
算法设计:根据需求,设计出自适应码率和智能推荐算法。
系统实现:根据所建立的算法,设计并实现一套基于该算法的在线教学系统。
测试测试:对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测试。
2.拟解决的问题
(1)自适应码率切换问题:通过研究自适应码率调整技术,使视频流能够根据网络状况实时调整传输参数,确保在各种网络条件下都能为师生提供稳定、清晰的教学视频画面,让教学过程不受网络波动的干扰。
(2)学习行为分析与智能反馈问题:通过对学生在在线教学平台上的学习行为数据(如学习时长、答题正确率、视频暂停回放次数、参与互动频率等)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教师提供详细的学情报告和教学建议,同时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规划。
(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在线教学系统涉及大量师生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学号、联系方式等)、教学数据(如课程内容、作业成绩、学习记录等),这些数据面临着多种安全威胁,如黑客攻击、数据泄露、恶意篡改等。一旦发生数据安全事件,不仅会损害师生的合法权益,还会对学校的声誉和教学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充分保护师生的隐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将采用加密技术、权限认证等方式对各类数据的访问权限和使用范围,确保数据的使用符合隐私保护原则,在教学活动与隐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师生在享受在线教学便利的同时,无需担忧自己的隐私安全。
3.预期成果
完成《基于实时视频流技术的在线教学系统》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1)至少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或发布学术论文1篇;
(2)完成科研报告1份;
(3)实现检测软件系统,并包含相关技术文档1份。


时间 主要任务
2025.1-2025.2
进行前期资料收集
2025.3-2025.5
设计并实现算法
2025.6-2025.8
设计与编写软件
2025.9-2025.10
系统运用与测试
2025.11-2025.12
进行项目结题的准备。


1、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
(1)团队成员均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并取得一定成绩。团队成员对数学均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对于数学理论基础均有良好的掌握。
(2)项目团队成员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熟悉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方法,掌握常见的编程语言和开发框架,能够承担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编程任务和技术难题攻克。
(3)部分成员曾参与过小型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项目,对视频处理、网络通信等技术有过初步的接触和学习,为实时视频流技术的研究和在线教学系统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已具备的条件:
(1)各组员成绩优秀,善于钻研,对开发创新有较大的兴趣,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和彼此的交流讨论产生新的想法,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完成。
(2)经过接近两年的学习都已掌握基本的编程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算法设计能力与分析能力。
尚缺少的条件:
(1)缺少部分相关数据。
(2)虽然团队成员对视频处理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在面对复杂的实时视频流传输问题,如在低带宽、高延迟网络环境下如何实现高质量的视频传输,以及如何针对教学场景进行视频流的优化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需要进行专业的视频流处理技术学子,以确保项目在技术实现上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解决方法:通过收集不同来源的数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和学习。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5000.00 2150.00 2850.00
1. 业务费 3600.00 1450.00 215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2000.00 主要用于系统的开发与测试 1000.00 100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400.00 实地考察调研经费 150.00 250.00
(4)文献检索费 200.00 主要用论文采购费 100.00 100.00
(5)论文出版费 1000.00 主要用于论文发表版面费 200.00 8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400.00 用于系统测试外设设备购买 100.00 30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1000.00 主要用于大型存储器与部分图书的购买 600.00 40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