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银发经济发展及趋势研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银发经济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测算,预计 2035 年左右,我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突破 4 亿,在 总人口中占比超过 30%(刘媛媛,杨毅,2024)。银发经济不仅体现在消费规模上, 还涉及到老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如旅游、康养等。这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增长 点和转型契机(杨勇,常天恺,2024)。老年游客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客源之一, 其出游率较高且消费潜力巨大。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 2021 年 45 岁以上中老 年游客合计出游 11.94 亿次,占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36.81%,其中 45-64 岁的游客 更是达到了 27.80%(陈李平,2024)。银发旅游市场的兴起促使旅游企业开发更多 符合老年人偏好的产品和服务,例如旅居养老、医疗旅游等(吴晓露,2023)。此 外,银发旅游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对于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 地区而言,它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林紫晓,2024)。
2.有关智慧旅游概念的研究
智慧旅游缘于“智慧地球”理念。2009 年,IBM 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理念, 旨在以一种更加智慧的方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 方式,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朱珠、张欣,2011)。为了 落实该理念,IBM 公司继而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依托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 术等,实现人才、产业和服务的创新创造,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周波、周玲强, 2016)。通过在国外相关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发现, 国外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概念内涵(Gretzel ,Sigala &Xiang ,et al. ,2015 ;Li ,Hu &Huang ,et al. ,2017; Kontogianni &Alepis,2020)、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Vecchio,Mele &Ndou, et al. ,2018 ;Arenas ,Goh &Urueña ,2019 ;Sigalat-Signes ,Calvo-Palomares &Roig-Merino,et al.,2020)、智慧旅游生态系统(Gretzel,Werthner &Koo,et al., 2015;Hunter,Chung &Gretzel,et al.,2015)、智慧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Shafiee, Rajabzadeh Ghatari &Hasanzadeh,et al.,2019)等方面。可以看出,境外学者对智 慧 旅 游 的 关 注 点 更 多 地 放 在 技 术 创 新 和 目 的 地 旅 游 竞 争 力 上( Gretzel , Sigala&Xiang ,et al. ,2015),旨在通过利用先进技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游 客体验和满意度、优化旅游机构管理等,将智慧旅游视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手段 和方法。
国内智慧旅游受“智慧城市”启发以及国内旅游业发展需要应运而生。早在 2009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提出要推进旅游业的转型 升级,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1 年,原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 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 用 10 年时间基本实现智慧旅游,把旅游 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2013 年,原国家旅游局又推出了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工程和“智慧旅游年”,使智慧旅游走向新高度。2015 年,国 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 到 2020 年,全国将打造 10000 家智慧旅游乡村。目前, 全国各地均在积极推行智 慧旅游创建。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关于智慧旅游概念有五类代表性观点:一 是技术应用论,即认为高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旅游业服务、管理与营销的变化(刘 军林、范云峰,2011;马勇、刘军林,2011)。二是管理变革论,即认为智能技术 的应用带动了旅游业管理思维与方式的变化(左美云,2023;许雨欣,董宇,张 晨雪,2022)。三是旅游形态论, 即认为智慧旅游脱离了传统旅游形态成为新的旅 游形态(邓辉,2015 ;曾祥辉、郑耀星、张秦, 2015)。四是游客中心论, 即认为 智慧旅游是以服务游客为中心,并深化其旅游体验的旅游形态(付业勤、郑向敏, 2013)。五是信息服务论, 即认为智慧旅游是信息化建设的高级形式(向征、李云 鹏、Fesenmaier ,2015 ;李君轶、高慧君,2016)。这些关于智慧旅游概念的观点 中都强调了旅游与技术之间的结合,而因新技术的嵌入给老年人使用带来的问题 也随之而来。同时,因智慧旅游兴起所带来的变化,如旅游城市发展的转型也日 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外学者在他们的论文中讨论了智慧旅游城市的发展过程及 转变。他们强调,智慧城市不仅限于技术创新的应用,还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的变 化和服务模式的革新。通过案例分析,作者展示了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影响旅游业 以及相关利益方之间的互动关系(PamLee,William Cannon Hunter &Namho Chung, 2020)。
近年来,智慧旅游在我国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但不限于在线预订系统的普 及、景区智能化改造以及各类应用程序的研发(丁德光,2024)。截至 2023 年 6 月,全国已有超过 4.54 亿人使用在线旅游平台,占网民总数的 42.1%;同时,有 3382 个 4A 级及以上景区实现了 5G 网络覆盖,占比高达 89%(陈李平,2024)。 未来,智慧旅游将继续向国际化、品牌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 独特优势(刘军林,范云峰,2011)。
3.老年人智慧旅游的特殊需求与挑战
研究表明,老年游客更倾向于选择跟团游形式,青睐休闲养生类项目,淡季 出游意愿较强,并且偏好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成熟旅游目的地(陈李平,2024)。 他们出游的主要推力动机包括探亲访友、休闲放松、求新求异和自我实现;而拉 力动机则集中在目的地具备优美的风景、良好的服务和设施等方面(施蓓琦,瞿 雯,朱璇,2024)。
尽管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在老年人群中的普及率逐年上升,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即对新技术适应能力较弱(邓家瑜,高布权, 2022)。具体表现为视力、听力下降等因素影响了他们使用智慧旅游设备和服务的 能力(陈李平,2024)。因此, 如何降低技术门槛,提高老年用户的数字素养成为 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夏雯婷,2023)。老年友好型生态系统应特别关注老年人使 用数字技术时面临的障碍,如视力听力衰退、操作困难等,并提出需要构建一个 多部门协作的支持体系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生活(Hanna Ramsden Marston,Linda Shore&P.J.White,2020)。包括智能旅游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情况也应 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特点,例如易于使用的界面设计和技术支持服务。因此, 需要更多地人关注这一特定人群的需求,确保所有年龄段的人都能享受到科技进 步带来的便利,进行适老化改造显得尤为迫切(Sajid Khan,Mina Woo,Kichan Nam &Prakash K.Chathoth ,2017)。
4.关于智慧旅游适老化服务优化的研究
老年人旅游已成为旅游市场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近几年,我国老年人 口规模持续扩大, 日益崛起的“银发经济”显示出银发一族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 力,老年旅游产业也展现出巨大的增长空间。据全国老龄委调查, 目前我国老年 人旅游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的 20%以上。《中国城市老年人生活形态及消 费行为调查》显示, 16.4%的老年人是“旅游控”;而中消协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 老年人愿意拿出全年收入的 15%去旅游。在此背景下,关于旅游以及智慧旅游适 老化服务改造升级的研究不断增多,且多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政策支 持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 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等文件, 旨在维护老年人权益并推动行业进步(张苗荧, 2021 ;刘媛媛,杨毅,2024)。与此同时,各地也在加快无障碍通道、坡道、电梯 等设施建设,改善景区内的休息设施和公共卫生间设计,以更好地满足老年游客 的需求(陈李平,2024)。二是服务创新机制。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 许多景区和 平台已经开始尝试实施相关的技术和服务,如简化用户界面、语音导览、紧急呼 叫系统、智能轮椅租赁等(陈李平,2024;夏雯婷,2023;妥艳媜,杨缘,赵菁 珂,2023)。此外, 还有些地方探索建立了适老化智慧旅游平台,整合各类旅游资 源,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丁德光,2024)。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还需加 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和服务技巧(陈李平,2024)。 三是促进多部门协作。构建老年旅游市场体系需要多部门共同努力,包括但不限 于文化旅游部门、民政部门、卫生计生委等多个机构的合作(吴晓露,2023)。例 如,浙江推进长三角文旅融合发展,在完善交通互联互通基础上,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路径(吴晓露,2023)。同时, 也要注重社会力量的参与,鼓励 民间资本进入老年产业领域,带动银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杨勇,常天恺,2024)。
综上所述,银发经济背景下智慧旅游适老化服务的研究不仅是应对老龄化社 会挑战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 结分析可以看出, 国外研究多聚焦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分享,在一定程度上忽 略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特殊挑战和解决方案,限制了其适 用范围。虽然其中不乏智慧旅游理论模型和技术架构的研究,但对于这些理论和 技术如何应用于实际场景的具体指导略显不足,尤其是一些复杂环境下的落地实 施细节。对老年人群体的需求细化不足,尽管部分文献提到了老年人在使用智慧 旅游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但整体而言,对于老年人群内部差异(如年龄 层、健康状况、文化背景等因素)考虑得不够细致,未能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 建议。国内研究虽然涉及面广,但在某些具体议题上仍以描述现状为主,缺乏深 入的理论探讨和原创性观点提出,特别是在如何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方面 存在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