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地方智库赋能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定位、现实困境和路径创新的研究

申报人:韦海青 申报日期:2025-01-03

基本情况

2025年批次
地方智库赋能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定位、现实困境和路径创新的研究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管理学
公共管理类
学生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选题
一年期
本项目聚焦于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旨在探讨地方智库如何通过功能定位、解决现实困境以及路径创新来推动广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广西林业作为生态保护和绿色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面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技术资金短缺、市场机制不完善及政策支持不足等挑战。项目将通过科技引领、绿色金融、政策协同和生态文化旅游等创新路径,为广西林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促进区域经济、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智慧治理
支持
校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韦海青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2022 整合统筹、实地调研
陆娟兰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2022 问卷设计、整理数据资料
简久凯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2023 实地调研、实证分析
蒋尚尚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2024 查阅资料、撰写报告
万洁芳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2023 撰写报告、访谈调查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朱颖 公共管理学院

立项依据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地方智库在推动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功能定位、现实困境及路径创新。通过对广西林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明确智库在其中应扮演的角色和所能发挥的作用,同时识别和分析智库在实际运作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困境。研究将重点探讨如何通过智库的建设与创新,为广西林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政策建议和技术创新,以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此外,本研究还将提出具体的路径和策略,以期为广西的林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促进地方智库与林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方智库如何有效赋能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首先明确地方智库在广西林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包括政策咨询、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规划等方面。随后,分析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如落后的传统人工生产力、产业结构不合理、品牌影响力不足、技术创新薄弱等。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路径创新策略,以推动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内容框架如下:
1.地方智库的概念和作用
智库作为相对稳定且独立运作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种制度和组织安排,发挥着抢占思想高地、提高决策质量、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功能。通过发挥官方智库的专业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可以推动林业资源的科学、高效地管理,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
2.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功能定位的总体概括
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广西实施万亿林业产业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创新实施弹性管理措施,加快创建南宁国家植物园;三是提升初级林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推动林产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四是建立健全广西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深化林业“碳票”改革,推进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
3.地方智库赋能广西林业的SWOT分析
在上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分析当前林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状况。一方面,林业发展作为一种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需求,,呈现出蓬勃的环境活力与巨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诸如疫情带来的外部威胁与同质化发展等发展的困境。通过分析,能够更好地明确林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制定合理的林业发展战略。
4.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广西林业高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寻求路径创新突破口等因素的分析,从地方智库赋能视角下,探讨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民族地区林业发展的内外部协同共进的动力机制分析架构。在此基础上,基于广西林业在国内林业总体规划中所处的位置和发展趋向,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政策建议和思考。推动林业产业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1)国外研究现状
在全球生态环境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林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发达国家的林业产业已经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不仅限于木材采伐和加工,还包括林木种植、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生态补偿等多种形式。这些多元化的产业形式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渠道,同时也增加了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非常重视,建立了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推动了林业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林业管理方面,注重生态补偿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不断提升林业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国外发达国家在林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变化和环保问题,促进全球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中国林业智库成立于2015年12月,由中国林学会联合中国林科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发起,汇聚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高层专家和基层乡土专家。中国林业智库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林草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开展调研和咨询活动,形成了一批有分量的咨询成果。
中国林学会创办了《林业专家建议》,围绕深化“双碳”战略、国家公园、粮油安全等主题,策划刊发专家建议40多篇,其中近30篇建议得到上级部门的批示和采纳。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在能力水平、体系建设和影响力方面都有新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智库服务供给精准匹配度低、智库数字化建设滞后、智库统筹管理与协同发展机制不足等。广西“两山”发展研究院作为广西林业行业一个新型的理论研究平台,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开展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研究,为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1.项目创新点:
(1)融合乡村振兴与地方智库功能:
本项目将地方智库的功能定位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通过智库的智力支持,推动广西林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不仅有助于林业自身的转型升级,还能通过林业发展带动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全面提升。
(2)创新智库服务模式:
针对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本项目创新性地提出“智库+产业+乡村”的服务模式。智库不仅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研发,还深入参与林业产业规划和乡村振兴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形成智库与产业、乡村之间的良性互动。
(3)构建林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结合广西林业的特点和乡村振兴的需求,本项目将构建一套科学的林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涵盖生态、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为评估广西林业发展水平和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2.项目特色:
(1)注重实践应用:
本项目注重智库成果的实践应用,通过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了解广西林业和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确保智库服务能够精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
(2)突出地方特色:
结合广西的地理、气候和文化特色,本项目将突出地方特色在林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应用。通过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林业品牌和乡村旅游产品。
(3)注重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在推动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确保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本项目通过创新智库服务模式、构建林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推动林业与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为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保障,同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1.技术路线
本项目以后地方智库赋能广西林业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规范分析、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广西为例,深入分析地方智库对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广西林业发展的内外部动力机制与政策建议。具体如下图所示:
summernote-img2.拟解决问题
本项目基于对广西区内的林业发展的分析,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智库的概念及相关政策变迁
通过阅读中国知网,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多个网络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加进一步明确智库到地方智库的概念,了解相关政策变迁及明确现行政策。
(2)林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通过实地调研,从林业区整体情况分析林业高质量存在的问题:制约林业发展的机制影响因素,探讨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理论分析框架与实现路径,实现推动广西林业发展、引领乡村建设。
(3)促进林业高发展的路径创新
结合当前林业发展现代化和国家相关政策探讨数智化时代下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渠道,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实施什么管理办法最大实现林业的价值。
3.预期成果
调查研究地方智库赋能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定位,以及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适合广西林业路径建设和创新的政策建议。
总结相关林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完成1篇关于“地方智库赋能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定位、现实困境和路径创新”的研究报告。
本课题计划研究周期为2024年11月——2025年11月,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建团队、资料的搜集与整理(2024.11-2024.012)。成立项目研究小组,明确目标,分工负责;撰写研究计划,制定研究实施方案,搜集和整理关于课题的理论及实践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阶段:前期准备与调研阶段(2024.12-2025.02)。搜索相关文献,指定文献综述,制定调研提纲,进行项目前期调研。
第三阶段:假期调研与撰写调研报告阶段(2025.02-2025.05)。利用假期时间,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广西民族地区进行调研,并进行分析,以获得详尽的数据资料,撰写调研报告。
第四阶段:撰写论文及完成研究报告(2025.05-2025.11)。修改完善调研报告。并结合理论研究,梳理问题,探究原因,撰写研究论文。最后提交项目研究报告。
1.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
(1)搜集并整理了关于促进林业发展的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文本,对民族地区林业的自身优势进行了总结,初步整理了广西林业面临的现实困境。
(2)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多个网站,了解到地方智库赋能的影响,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3)项目组成员为项目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理论准备,熟悉关于智库赋能林业相关理论,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与整理,初步形成了国内外文献综述。


2.已具备的条件,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方法
(1)已具备的条件
一是项目组成员来自不同的来自不同区域的全国重点林业村,当地乡村林业资源较丰富,对该项目开展相关调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项目组成员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应对能力。
二是项目组成员对本项目具有浓厚的学术兴趣,并能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三是在时间保证方面,项目组成员可以利用假期较充裕的时间,开展较为充分的实地调研,获取一手资料。
四是在资料设备方面,项目组成员所在单位具有较丰富的资料储备及多种全文数据库资源等,拥有便捷高效的资料收集查询渠道,为项目研究及调研工作提供最新的学术资源。同时,课题组成员配备有手提电脑等科研硬件设备。
(2)尚缺少的条件
①目前在校学习,无法开展实地调研,缺少第一手资料;
②调研过程中所涉及的乡村(行政村、自然村)较多,搜集资料的难度较大;
③调研中可能产生的费用有缺口,调研资金有限。
(3)解决方法
一是前期可以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报道与政策文本,增加熟悉度;
二是多查阅文献,熟悉调研的方法与具体流程,多和指导老师沟通,利用课余时间完善调研提纲;
三是利用假期开展调研;
四是希望单位可以提供一定的调研资金。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8000.00 调研总费 3200.00 4800.00
1. 业务费 6900.00 走访调研 2100.00 48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300.00 对调研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 300.00 0.00
(2)能源动力费 2200.00 团队实地调研车费 1100.00 1100.00
(3)会议、差旅费 1000.00 团队实地考察旅费 500.00 500.00
(4)文献检索费 200.00 收集资料 200.00 0.00
(5)论文出版费 3200.00 出版论文版面费 0.00 32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700.00 租借相机、录音笔等考察记录设备 70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400.00 打印资料 400.00 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