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桂境瑶韵——广西白裤瑶年街节文化研究

申报人:黄丹玲 申报日期:2025-01-05

基本情况

2025年批次
桂境瑶韵——广西白裤瑶年街节文化研究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完善
待完善
学生自主选题
一年期
白裤瑶年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源于白裤瑶聚居区自发形成的迎春传统民俗活动,本项目旨在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白裤瑶年街文化体系和风俗活动,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白裤瑶年街文化的文化内涵、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深挖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探讨白裤瑶年街节文化的传承保护机制,推动白裤瑶年街节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文旅开发。
负责人曾作为项目成员参与过“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背景下桂林东西巷语言景观的调查与研究””桂林市高校大学生饮品消费趋势市场调查研究”两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指导教师杨秀波老师参加过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美国文学大辞典》(批准号:11FWW012商务印书馆,2015年出版)的词条编写工作,参加过教育部指导下、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主持的211工程三期资助项目《中国外与战略动态》的新闻采集和编译工作。2013年4月获得省级课题“SK13LX494 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立项项目 莎士比亚研究及莎士比亚翻译研究”立项,担任主持人;同时担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2013C119“东盟视野下广西壮语区民办高校特色英语教学研究”的主持人,并且担任2013年南宁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主持人,均已结题。曾任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民俗文化外宣策略研究—以宾阳炮龙节为例(项目编号:201513830003)”项目指导教师,已结题。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项目(A类)基于“二语习得综合模式”的英语专业学生读、写、说能力培养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6JGA391)”,已结题。主持2018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莎士比亚戏剧人物研究”(批准号:18BWW002),已上交结题材料。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9世纪美国域外游记的国家认同研究”(批准号:19BWW075)。主持2019年桂林理工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项目:“英语写作(项目号:61)”(已结题)及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文学与文化研究”。主持2021年广西地方志人才梯队建设项目:“广西地方文化景观研究——以花山壁画为例”(项目编号:21)。现在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理事,戏剧研究联盟理事。 
对于项目研究走向、项目研究报告撰写等方面提供指导。
校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黄丹玲 外国语学院 英语 2023 论文及调研报告的主要撰写,总体统筹与协调
邹其烜 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 2023 问卷数据收集与整合
何小青 外国语学院 英语 2023 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
陈碧爽 外国语学院 英语 2023 调研各项开支的计算,数据分析与处理
杨媛芳 外国语学院 英语 2023 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资料收集和整合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杨秀波 外国语学院

立项依据

白裤瑶年街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本项目以年街节为切入点,深入探索白裤瑶文化,把握其民族文化精髓,对白裤瑶年街节的文化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深度挖掘白裤瑶年街节文化内涵:白裤瑶民族文化保持着珍贵的原始性、艺术性,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而年街节作为白裤瑶文化的关键呈现形式,以年街节作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等方法深入系统研究白裤瑶的风俗活动、民族服饰、生活生产方式等,探寻白裤瑶年街节文化体系,把握白裤瑶文化的核心特质。
2.探索白裤瑶文化与年街节的内在关联:年街节作为白裤瑶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载体,研究二者内在联系,明晰白裤瑶文化如何塑造年街节文化特质,以及年街节如何反哺文化传承,从而为白裤瑶文化的系统性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建立白裤瑶年街节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机制:借助对年街节文化的研究,挖掘文化价值,利用科技赋能、大众传媒、文旅开发等方法拓展传承路径,进而推动保护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使白裤瑶文化得以有效传承与发展。
4.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以及文旅发展:通过对白裤瑶年街节文化研究,拓宽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视野,增进对其独特魅力的尊重与理解,为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平等对话、交流互鉴搭建桥梁,推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打造以白裤瑶为特色的广西文化旅游产品。
1.白裤瑶年街节的意义与影响:追溯白裤瑶年街节的起源,深入探究其核心文化构成元素,如白裤瑶传统服饰展示、猴舞表演、祭祀仪式、陀螺竞技等,并分析年街节对白裤瑶民众生活方式、信仰体系、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2.白裤瑶文化与年街节的内在联系:深入探究白裤瑶文化对年街节形成与发展的塑造作用,分析年街节背后的白裤瑶文化,解析年街节在传承白裤瑶古老技艺、传播民族文化记忆等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发挥的积极效能。
3.白裤瑶年街节体系的社会功能:系统研究年街节在白裤瑶社会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功能,如通过节日庆典向年轻一代传递民族文化知识与核心价值观。深入分析年街节在强化民族身份认同、凝聚族群向心力以及促进跨文化交流互动等方面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当地文旅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推动作用。
广西南丹白裤瑶的“年街节”作为瑶族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目前在国内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多样的创新趋势。根据相关研究文献,白裤瑶年街节及其相关文化活动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在国内,白裤瑶铜鼓舞作为年街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文献【1】《非遗视域下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的创新发展研究》指出,铜鼓舞在非遗视域下正经历着创新发展,通过完善传承体系、拓宽传承路径以及利用融媒体和科技手段,铜鼓舞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同时,铜鼓舞还被改编创新成多种新型舞蹈。
文献【2】《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考察研究》提到,打陀螺作为瑶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已经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发展出了多种种类与玩法。这一运动不仅体现了瑶族人民的智慧与勇气,也成为了年街节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献【3】《非遗保护视角下广西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及其传承》、【4】《白裤瑶细话歌的音乐特征探究——以南丹县里湖乡怀里村为例》,《黄河之声》分别对白裤瑶服饰文化与细话歌的音乐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年街节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上,广西南丹白裤瑶年街节在国内的发展状况良好,年街节文化是白裤瑶民族文化的精髓,但多年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国内对白裤瑶文化的研究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是鲜有研究白裤瑶年街节文化,对白裤瑶年街节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机制挖掘还不够充分,国外对白裤瑶年街节文化的研究也较少提及。
参考文献:
【1】宁静:《非遗视域下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的创新发展研究》,《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年第12期,第7-9页
【2】李伟:《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考察研究》,《尚舞》2022年第23期,第114-116页
【3】蓝颖,and 韦利秀:《非遗保护视角下广西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及其传承》,《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第104-108页
【4】林慧思:《白裤瑶细话歌的音乐特征探究——以南丹县里湖乡怀里村为例》,《黄河之声》2014年第10期,第63页 
1.通过广西白裤瑶年街街的实地考察和体验,与当地文旅以及文化保护相关机构建立联系,结合现代审美和技术手段,利用数字化技术例如数字博物馆等建立宣传和保护机制,保存白裤瑶年街节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其他少数民族节日例如坡节等进行对比研究,深入探寻白裤瑶的民族文化特色,使其实现跨界融合,文化再生。
2.研究白裤瑶年街节时采用民族学、文化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从其社会结构,历史变迁,服饰美学等从多元化视角了解白裤瑶年街节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再结合相关文化保护政策文本分析和游客体验这两个方面探究二者对少数民族文化节对文化传承影响。
技术路线:
1.文化元素的搜集与整理:运用文献分析法,搜集白摇裤年街节的历史背景、仪式活动、服饰特色和歌舞表演等,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筛选,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
2.进行观察与访谈:采用田野调查法,深入广西南丹白裤瑶的聚居地,对年节街的人群进行观察采访,了解他们的参与节日的活动形式和文化表现。
3.文献和理论框架的构建:对搜集到的资料和访谈记录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并构建南丹白裤瑶年街节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
4.结合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拟解决的问题:
1.探索年街节文化与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差异。
2.深入了解白摇裤年街节文化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包括其在民族认同、社会交往、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3.分析年节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保护和传承白裤瑶年节街文化的有效策略和建议。
预期成果:
1.学术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广西白摇裤年街节文化研究系列论文。
2.调研报告:形成关于广西白摇裤年街节文化的现状、问题和建议的调研报告。
3.宣传资料:制作白裤瑶年节街文化的宣传资料,排成视频或图文集通过多种渠道方式进行传播,如抖音、微博等等,提高目标受众的关注。


序号
研究时间
研究进程
1
2024年12月——2025年2月
1.召开项目会议,介绍项目研究背景、目标及研究方法。讨论并确定项目研究大纲和进度安排,填写项目申请书。
2.初步搜集与南丹白裤瑶年街节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且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和分类,依照资料梳理研究方向。
2
2025年3月——2025年4月
按具体的深入搜集南丹白裤瑶年街节文化相关文献资料,然后进行分类汇总。
3
2025年5月——2025年7月
通过实地考察或线上访谈,探寻当地人对于年街节文化习俗内容的态度看法。
4
2025年8月——2025年9月
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研究结果。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撰写详细的研究报告。
5
2025年10月——2025年11月
研究成果撰写成学术论文,投稿至相关学术期刊进行发表。
6
2025年11月——2025年12月
总结反思。


项目申报前期按照项目主题已经开展了初步文献搜集工作,通过一些书籍例如包晓泉的书籍《原原本本白裤瑶》以及相关白裤瑶论文研究等对于“白裤瑶年街节”相关文化的起源、发展和节日习俗等做出了详细的记载研究,同时公众号广西文化、中国新闻网对白裤瑶年街节的报道使得我们对白裤瑶年街节的民俗活动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了解。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1)项目团队的成员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能保证项目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的协同。
(2)开展课题组成员已经积累了前期的文献收集、理论研究和研究设计,为课题实施准备了良好条件。
尚缺少的资源及拟解决方法:
目前在信息数据处理方面的力量略显薄弱,在之后的研究过程中会寻求校外计算机方面专家的支持与指导。项目成员也会查阅更多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白裤瑶的相关信息。同时,成员之间互相讨论研究,团结合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探讨关于白裤瑶年街节的研究。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2100.00 900.00 1200.00
1. 业务费 1800.00 750.00 105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0.00 0.00 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1200.00 参加实地学术会议、会议用品、展览及实地调研、交通住宿费 600.00 600.00
(4)文献检索费 300.00 文献资料查找、文献查重 150.00 150.00
(5)论文出版费 300.00 论文版面费 0.00 3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300.00 打印费、文具用品、图书购买 150.00 15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