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沥水为澄清的黄色液体,性质稳定,带有竹叶清香。竹沥水中富含黄酮、内醋、多糖、有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抗菌、抑菌能力,并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同时有一定的保湿效果。
主要研究内容:对于竹沥水的生产工艺、多糖羧甲基化生产工艺及活性等进行研究,制备竹沥水基质、对竹沥水功效进行进一步研究、制成一种具有保湿抗氧化抑菌保湿功效的产品。
1.竹沥水制备工艺
竹沥水,别名竹沥油,为禾本科淡竹等植物的茎秆用火烤灼流出的液汁。
原料准备:以竹子为原料。
其制法为:①竹沥油提取。取鲜竹秆截成长30~50cm段。两段上节劈开,置火上烤或装容器内,外包泥土,用火烤灼,收集秆端流出的液汁。成品以色青黄、黏性大、透明者为佳。
②竹沥水配制。处方:竹沥油1kg、白矾180g、硼砂120g、水48kg。工艺:取竹沥油,放入铜锅内,置火上溶化,待冒出青烟后,加水。熬炼约20分钟后,加入白矾末、硼砂末,溶化,晾凉,过滤。取滤液,装瓶封固。成品以色青黄、黏性大、透明者为佳。
竹沥水为黄色或深黄色的液体。有焦糊气。味甘、苦。性寒。归心、胃经。
2、多糖羧甲基化工艺优化
多糖的羧甲基化修饰可以增强其生物活性或产生新的活性。羧甲基化通过引入羧甲基官能团改变多糖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从而可能提高或增加多糖在食品应用中的新生物活性。
微波提取:取新鲜西番莲果皮洗净于50°C下烘干,粉碎过20目筛,80%的乙醇85°C冷凝回流提取3次,每次2h,分离残渣并干燥。称取上述残渣5g,按照一定料液比加入蒸馏水,在一定功率下微波提取一定时间,抽滤,滤 液 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旋转蒸发(45~50°C)浓缩至挂壁状态,加入4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4°C静置48h,4000r/min,离心15min,取沉淀冷冻干燥(-60°C),得到西番莲果皮粗多糖。
采用NaOH-氯乙酸化学法。称取6.0g西番莲果皮粗多糖,溶于100mL异丙醇和50mL的200g/LNaOH溶液中,冰水浴下搅拌3h。将30.0g氯乙酸溶于100mL异丙醇中,与50mL的200g/LNaOH溶液相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缓慢滴入反应体系中,在60°C下搅拌4h,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用1mol/L的HCl中和,流水透析24h。浓缩,冷冻干燥,得到羧甲基化西番莲果皮粗多糖。
3、竹沥水产品配方
产品成分:水、竹沥水、芦荟提取物、银杏提取物、仙人掌提取物、丙二醇、生育酚、羧甲基化多糖
4.性质和活性研究
竹沥水:
竹沥水中含有酚酸类化合物(如丁香醛、介子醛、香草酸)、竹叶黄酮、竹叶多糖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
有研究表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竹沥成分,发现竹沥中含有多种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对多种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竹沥原液在稀释一定倍数后,其抑菌圈直径大小变化不大,但随着稀释度的进一步增大,抑菌圈直径迅速变小,抑菌作用显著降低。这表明竹沥水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抑菌效果。
多糖羧甲基化:
羧甲基化修饰通常能够增强多糖的抗氧化能力。例如,对牡丹花瓣多糖、苹果渣多糖、杏鲍菇多糖等进行羧甲基化修饰后,其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表现为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等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强。羧甲基化修饰可能通过改变多糖的分子结构,如引入羧甲基基团、改变多糖链的羟基等,从而增强其抗氧化活性。
羧甲基化多糖的抗氧化机制可能与其官能团结构的变化有关。修饰后的多糖分子中引入了羧甲基基团,这些基团可能与自由基发生反应,从而阻止自由基的连锁反应,减少氧化损伤。此外,羧甲基化还可能影响多糖的溶解度和稳定性,进而间接影响其抗氧化活性。
5、配比原则:
在确定各成分的用量时,应充分考虑产品的目标效果、用户需求、生产工艺以及成本等因素。
各成分的用量应相互协调,以确保产品的整体效果和稳定性。
在进行配比试验时,应逐步调整各成分的用量,并观察产品的变化,以找到最佳的配比方案。